陶怡秀委員
□ 記者 張涵博 文/圖
當處于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的青少年有了焦慮、抑郁等異常情緒,如何及時進行疏導?這是近一年來,時常盤亙在省政協(xié)委員、漢中市中心醫(y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陶怡秀心頭的問題。
“現(xiàn)在來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的青少年越來越多了。”省政協(xié)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陶怡秀與記者談起了她在工作崗位上觀察到的新情況,“為了見到心理醫(yī)生,許多孩子要排隊好幾個小時。”
陶怡秀的觀察結果與統(tǒng)計報告結論一致——《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當前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呈低齡化發(fā)展趨勢,高中生抑郁檢出率為40%,初中生抑郁檢出率為30%,小學生抑郁檢出率為10%。我國有近30%的青少年表現(xiàn)出不同水平的抑郁癥狀,其中僅有不到10%的個體得到系統(tǒng)干預。整體而言,青少年心理健康風險仍表現(xiàn)出較強的社會隱匿性。
“去年,我朋友因為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向我求助。這個孩子情緒低落,總感覺胸口堵了塊大石頭。”在陶怡秀的建議下,朋友帶孩子來醫(yī)院接受心理疏導,一周后,孩子的情況得到改善。
“我很欣慰,但同時也在想,如果學校里配備了足量的心理健康教師,是不是就能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預防在日常?”陶怡秀的建議不是靈機一動,而是與她年少時的一段經(jīng)歷有關。
出生在臺灣的陶怡秀,在上高一隨父母遷來大陸之前,一直居住在臺北市。“有一天晚上,我穿過地下通道來到馬路對面,沒想到,一個精神失常的男人迎面而來,他的舉動讓我受到巨大驚嚇。事后我既害怕又恐慌,因為怕父母為自己擔心,就不敢告訴他們。”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她選擇了去找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
“老師很好地寬慰了我,幫助我成功地把這次遭遇拋在了腦后。”這件事讓陶怡秀意識到,有必要為學校配備有資質、品德好的心理健康教師,為學生疏導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困惑。今年省兩會,她準備了《有關青少年抑郁癥等心理健康疾患防控建議》的提案。
陶怡秀建議,落實《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要求,為高校按師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規(guī)模較小的學??捎舌徑鼘W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定期到現(xiàn)場進行咨詢訪談,或為鄰近的2-3所學校配備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每月平均分配時間至各學校開展工作。此外,每半年對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心理測評,或發(fā)放自評表,精細測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衛(wèi)生問題并進行干預。
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需構建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陶怡秀還建議,廣泛開展青少年科普宣傳,提高監(jiān)護人心理健康文化及能力水平,在每年學生的體檢中增加抑郁癥體檢項目,鼓勵青少年遇到心理問題積極就醫(yī);重點清查問題較多的網(wǎng)絡游戲、直播、短視頻等,共建網(wǎng)絡美好精神家園。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