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賈茜奔波在送餐路上。記者 許奧博攝
你是否留意過身邊的外賣女騎手?你可曾關注過她們的故事?
當人們已經(jīng)習慣將外賣騎手稱為“外賣小哥”時,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闖入這個“男人的世界”。
日復一日,她們奔波在大街小巷;疫情之下,她們堅守在保供一線。從一份熱乎飯菜到一盒應急藥品,烈日下,暮色里,風雨中,她們送達的,是生活物資,也是人世間的愛與暖。
她們是風里來雨里去的“女漢子”,奮斗是她們的座右銘。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家庭工作一肩挑,用溫柔的力量撐起一個家,用努力奮斗點亮孩子的夢想。
她們是堅定勇毅的追夢人,跌跌撞撞地成長、分秒必爭地前行,用辛勞維系著萬千家商鋪的運轉(zhuǎn)和人們的生活日常,用汗水澆灌著城市的日新月異。
城市里,留下的不應只是外賣女騎手奔忙的身影。她們的青春和夢想,她們的詩和遠方,值得被記錄、值得被珍藏。
娃娃臉,皮膚白皙,笑起來臉上有兩個酒窩,初見馮毅潤,她的樣子和許多人印象中的外賣騎手不太一樣。
西安女孩馮毅潤今年21歲。4個多月前,她辭掉臺球教練的工作,加入美團配送西安南稍門站。
從疫情之下冷清的道路,到初夏時節(jié)熱鬧的街巷,時光流轉(zhuǎn),馮毅潤在城市街頭一如既往地“飛馳”。
當我們習慣了稱呼外賣騎手為“外賣小哥”的時候,其實,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加入外賣行業(yè)。目前,西安有300余名外賣女騎手活躍在大街小巷,穿梭在居民樓、寫字樓、商場、大學校園之間,為市民送去各類生活物資。
在這個人們常認為是由男性主導的行業(yè)里,女性的工作狀態(tài)是怎樣的?她們有哪些希望和夢想?記者跟隨幾位外賣女騎手一路同行,傾聽她們的故事,感受她們的甘苦。
“今天又曬黑了不少。”在西安太乙城購物中心門口,賈茜(右)和單英麗在等單過程中聊天。風吹日曬在女騎手身上留下痕跡(五月二十五日攝)。 記者 付玉瑋攝
選擇 “自由”的吸引
5月24日9時許,在美團配送西安南稍門站,給電動車和外賣箱消毒后,外賣女騎手馮毅潤點開手機APP上線。很快,手機屏幕上彈出一份訂單,她迅速戴好頭盔、打開導航,前往目的地取餐。
馮毅潤的配送區(qū)域以中貿(mào)廣場為圓心,半徑5公里。最近,她每天會送30多單。
這份工作帶給她的滿足感在于自由。她曾是一名練長跑的體育生,因為腳傷改了行。做臺球教練時,她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相比之下,她更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節(jié)奏和狀態(tài)。
每天最繁忙的時段有兩個:10時30分到13時30分是午高峰,17時到20時是晚高峰。除了這兩個高峰時段,她可以選擇是否上線接單,這樣她也就有了自己的放松時間。
迎著微風,駛過喧鬧的大街,穿過擁擠的小巷,高樓、綠樹從身旁掠過。跟隨馮毅潤穿行在西安的街頭,記者似乎感受到她所珍視的自在的感覺。
被“自由”吸引入行的女騎手,不只有馮毅潤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希望兼顧工作和家庭的“寶媽”。
7時從家里出發(fā)送孩子上學,9時30分到站點開會,然后上線接單跑單,15時50分接孩子放學,再繼續(xù)跑單,這是外賣女騎手賈茜每天的日程安排。
賈茜今年34歲。過去幾年,她在商場、超市打工。作為單親媽媽的她,為了接送孩子上下學方便,去年10月選擇成為一名外賣騎手。
她所在的美團配送西安樂游原站,有110多名騎手,其中有6名女騎手。“如果家里臨時有事或身體不舒服,我可以和站長請假,站長對我們女騎手也比較照顧。”賈茜說。
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壯大,快速興起的外賣行業(yè)提供了更多就業(yè)機會。2020年2月,以外賣等行業(yè)配送員為代表的網(wǎng)約配送員正式成為新職業(yè),被納入國家職業(yè)分類目錄。由于門檻較低、時間靈活等,外賣騎手這份職業(yè)吸引了大量勞動者,其中不乏女性。
在西安,外賣女騎手從“70后”到“00后”都有,最多的是“80后”。有人從按部就班的生活中走出來,找尋工作的自主性;有人生了小孩,借此重新進入職場;有人兼職做騎手,希望增加一份收入,補貼家用。
進入外賣行業(yè)6年,茍少華從騎手晉升為安全員。圖為5月26日,在美團配送西安樂游原站,茍少華(中)為外賣騎手進行培訓。 記者 付玉瑋攝
奔跑 跌跌撞撞總會熬過
騎手的工作看起來不復雜,會騎車、會用手機軟件,就能上路。但實際上,這份工作既拼體力,也拼智慧。
“這個月一份超時的訂單都沒有。剛開始那會兒,超時是常事。”賈茜說。
登錄上線后,賈茜隨時可能會接到平臺的派單,有時是單份訂單,高峰時段則可能秒接到好幾份訂單。一般來說,每份訂單的配送時長被限制在30分鐘以內(nèi),她需要在腦海中規(guī)劃取餐、送餐的最優(yōu)路線,確保按時把每一份訂單送達。
狼狽的情況時有發(fā)生。電動車騎得不熟練,加上過于依賴導航,導致配送超時;停電用不了電梯,只能爬上二三十層的住宅樓;飲品灑了,自掏腰包給顧客賠付……
這樣的跌跌撞撞幾乎是騎手的“必經(jīng)之路”。站點的站長、同事熱心地帶賈茜熟悉路線,給她傳授經(jīng)驗,哪里可以抄近道,商場電梯的位置在哪,如何預估顧客下樓取餐的時間,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抓緊,分秒必爭。
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賈茜慢慢上手了,逐漸掌握怎么配送才能省時省力?,F(xiàn)在,她一個月能掙5000多元,訂單上的顧客評價也基本都是好評。
時光的痕跡也留在她的身上。
“你看我這手被曬成啥了,再看手腕以上多白。”“我比你曬得還嚴重呢!”在西安太乙城購物中心附近等單的過程中,賈茜和同在一個站點工作的女騎手單英麗聊起來,相互看著手腕上那道明顯的“分界線”。
她們經(jīng)歷過陽光燦爛的日子,也經(jīng)歷過風雨交加的時刻。驕陽之下,汗水浸濕衣衫;大風天里,揚塵讓人睜不開眼;下雨下雪天氣,平臺常常“爆單”,配送壓力劇增。
“累是避免不了的,我也不覺得有多辛苦,干哪一行容易呢?”41歲的單英麗說,“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既然選擇了這一行,我就必須要干好。”
單英麗是從4個月前開始兼職做外賣騎手的。她還經(jīng)營著一家菜店。每天3時許起床,進菜、賣菜,9時左右收攤,再換上騎手服跑單。因為要供兩個孩子上學,她想多掙些錢。
女騎手通常不會刻意強調(diào)自己的女性身份,不過她們確實能感受到體力上的劣勢。美團外賣在西安的站點每月都會排出跑單前10名的騎手榜單,在這中間,鮮能看到女騎手的名字。
女騎手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
“顧客看到是女騎手,大多都很友好。面對沖突,女騎手往往更加耐心細致,能體諒對方的情緒。比如遇到超時、灑餐、漏餐等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向顧客道歉并解釋原因,基本都能得到諒解,差評率普遍低一些。”單英麗說。
雖然從業(yè)時間不長,但單英麗記得很多溫暖的時刻。很多人拿到外賣都會說“謝謝”“辛苦了”,還有人提醒她風大,讓她記得戴護膝和手套。
5月26日9時30分,在美團配送西安樂游原站的早會現(xiàn)場,站長茍琳(左)為騎手整理衣服。 記者 付玉瑋攝
追夢 “玩轉(zhuǎn)”升職“劇本”也不難
送外賣時間長了,女騎手自然要面對這樣的問題:未來,去哪兒?做什么?
外賣行業(yè)的流動性較大,但也有不少人在這里找到了長期發(fā)展的職業(yè)方向。
留一頭長發(fā),穿一身簡約利落的西裝,妝容精致——記者見到茍少華時,她剛開完一個線上會議。
進入外賣行業(yè)6年,茍少華一步步進階,從騎手晉升為站長助理,今年開始擔任安全員,負責6個站點的安全管理工作。通過日常監(jiān)管、培訓、處理突發(fā)事件等,她為騎手的安全護航。
茍少華2016年開始跑單時,在西安,外賣騎手還是新興職業(yè),女騎手更是少見。性格要強的她很少休息,只要身體允許,她都奔波在路上。
這股拼勁讓她成為所在站點騎手跑單排名中唯一躋身前10名的女性。“我第一個月拿了4880元,最多拿過8000多元。”茍少華回憶。
從配送一線到管理崗位,她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堅定了在外賣行業(yè)長期發(fā)展的信心。
茍少華不是唯一“玩轉(zhuǎn)”升職“劇本”的女騎手。
美團配送西安樂游原站站長茍琳手下有110多名騎手,她的經(jīng)歷,聽起來頗為“傳奇”。
茍琳今年40歲,在外賣行業(yè)干了6年。她負責站點訂單的日常調(diào)度和異常訂單的處理,大多數(shù)工作在電腦和手機上完成。遇上“爆單”或人手不夠時,她也會臨時頂上,騎電動車去跑單。
考驗繁多而細碎。有人電動車壞了,有人突然聯(lián)系不上了,有人遇上了“較真”的顧客……騎手配送途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茍琳都要一一解決。即使在家,她也常常抱著電腦。
騎手們親切地喊她“姐”,她也在站長的角色中不斷自我磨礪、成長。“經(jīng)歷的事多了,我也越來越自信了。”說話間,茍琳笑容燦爛。
轉(zhuǎn)崗成為客服、培訓師、運營人員,晉升為站長助理、副站長、站長等,隨著美團外賣“騎手轉(zhuǎn)崗計劃”“站長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騎手獲得更加暢通的職業(yè)發(fā)展渠道。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美團外賣全國站點37%的管理崗位由女性擔任。
在西安,已有數(shù)十名女騎手憑借優(yōu)異表現(xiàn)獲得晉升。從一輛電動車開始,她們探索著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