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新
又是一年芳草綠,自在飛花輕似夢。幾場春雨飄過,風情萬種的春天款款而來,不經意間,暮春四月已至,芳草萋萋、桃紅柳綠,蜂歌蝶舞、飛鳥歡鳴,精彩的劇情拉開了帷幕,它把春的風韻推向了極致,無不令人怦然心動。
四月,依然是繁花似錦,姹紫嫣紅。它是銜接春天和初夏的月份,春天纏綿的柔情即將遠去,而夏天熱情的胸懷已經張開,它用五彩斑斕的畫筆描摹著人間仙境,用蓬勃的生機點燃著未來和希望。林徽因寫得好:“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四月氣候宜人,天空藍瑩瑩的,如水洗過一般,悠悠白云自在飄蕩,偶爾與高飛的風箏竊竊私語。陽光是溫暖的,正如巴金所言:“陽光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暖意中夾雜著絲絲清涼的風,不疾不徐地推送著暮春的繾綣柔情,縷縷清香沁人心脾。在春雨的滋潤下,小草青翠欲滴,撐起一大片一大片綠油油的希望。樹木的枝葉任意舒展,向著枝繁葉茂綠樹成蔭的夢想努力前行。“紅杏枝頭春意鬧”“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在這嫵媚的春光里,杏花、櫻花、桐花、牡丹等花兒競相綻放,自由灑脫、恣意風流。就連地里的油菜花也在陽光下成了熠熠生輝的金色花海,它如春風吹過大海般推開層層浪花,綿延不絕。一望無際的田野到處搖曳著春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世間也變得充實而豐盈。
四月,人們不負春光,爭先恐后地奔向大自然的懷抱。風光秀麗、風輕水暖、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乍暖還寒的天氣已經過去,大地呈現出春和景明之象,正是人間春濃時,也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的好時節(jié)。詩經有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宋人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生動地描繪出人們郊游踏春,愜意地融入大自然,直至日暮方歸的畫卷。人們趁艷陽高照、春色融融、花事正繁,或陪伴家人,或邀幾個好友,躲開冗雜俗事,去郊外踏青,給心靈放假。徜徉山水間,行走阡陌中,享受花的芬芳,聆聽蟲吟鳥鳴,觀賞綠水青山,追逐藍天白云,以最親密的姿態(tài)親近大自然,體味生活的輕松與快樂,任歡歌笑語在天地間隨意流淌,讓生命徹底融進那美好的春天里。
四月,寄托著人們一種特殊的情結。“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在這風清景明時,總能勾起人們對往事的追溯、懷念以及悲歡離合浸染的鄉(xiāng)思情結。人們自然會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一場久別重逢。這人間四月天,沉浸在生機盎然的陽春里,一種對生命的敬佩與感動之情油然而生。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而一顆豁達的心能夠承受人間的萬千悲喜。四季遞嬗,歲月輪回,世間萬物的生生死死,湮滅與輝煌,變得自然而真實。人們在這個時節(jié)懷念故人、緬懷過去,亦在憧憬明天、祈禱未來,期盼我們的生命能如四月明媚如歌,在花團錦簇的歲月里,安然度過每一天。
四月,是一個催人奮進、有所作為的月份。“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里,為了收獲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到處是村民們奔忙的身影。耕田犁地,浸種插秧,人們在這個充滿清新熱鬧氣息的日子里,揮汗如雨,傾情付出,催生著種子發(fā)芽,滋潤著莊稼生長,滿足所有作物秋天要豐收的熱望。“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樸素道理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因果關系,人們早已了然于胸,他們以忙碌的身姿和堅實的步伐,在廣袤的田野里演繹著一曲曲勞動的贊歌,生動詮釋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真諦。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四月,處處花開,錦繡盈目,淋漓盡致地揮灑著春天的清新和美好,鼓蕩著人們夢想的風箏高高飛翔,盡情享受著那一場場世間的視覺盛宴……
最美人間四月天,怎不讓人沉醉其中呢?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