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劉凡銆
上世紀80年代,書法史學資料極為匱乏,中國掀起“書法熱”浪潮。1983年,歷經(jīng)十年整理與編寫,彼時38歲的鐘明善在河北出版了《中國書法簡史》。此書序言中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對漢字書法的衷情:“它起于點畫用筆,系于單字結構,成于整幅章法,美于風神氣韻;求工于一筆之內,寄情于點畫之間,法度森嚴而又變化無窮。”
4月3日清晨,83歲高齡的鐘明善早早起來,到西安亮寶樓參加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滿頭華發(fā)的他親臨慶賀。
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鐘明善始終以書法藝術為立身之本,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他認為,書法與傳統(tǒng)文化一體不二,寫書法必須對中華民族的千古文明有通透的認知,這也是這么多年來,他堅持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書法教育核心的原因。
20歲時,鐘明善從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在西安幼兒師范學院教中文。1986年,因在書法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他被調入西安交通大學工作,從書法史著作到書法教育研究論文,從研究書法理論再到講授書法學,鐘明善一路向前。
從教60年來,鐘明善對待學生如朋友,每當學生有疑問,他都耐心解答,與學生共同探討書法理論知識,談吐幽默風趣,毫無架子。時至今日,以前教過的學生還常去看望他,共話家常。2019年,學生王思成的親人不幸離世,年邁的他寫了一副挽聯(lián)托兒子送去,以表牽掛。
鐘明善崇拜王羲之的書法,在《中國書法簡史》中“完成漢字書體演變的魏晉書法”一節(jié)中,他稱贊王羲之的筆法含篆隸而不露痕跡,自然安詳而又多具含蓄的回鋒以斂其氣。欣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就像聆聽一闕抑揚纏綿的樂曲,字形筆畫表現(xiàn)出一代文人非凡的風度與情操。研究了頗多書法名家的書法風格及特征,鐘明善一直要求自己做人有氣度,與人為善,如此寫出的字才有韻律、有格調。
王思成回憶說,鐘明善向來熱心助人,有求必應,只要關乎文化傳承的事,他必定不遺余力。一次,他與鐘先生暢聊書法時,與鐘先生本不熟識的作家鶴坪登門拜訪,請求鐘先生題寫書名,鐘先生毫不猶豫地答應并揮毫落紙,還鼓勵他好好寫書。鐘先生還曾鼓勵修自行車的手藝人做書畫裝裱,不要浪費自己的所長,并為他的店鋪門匾題字。
“鐘先生如此友善,誠身有道,想必這就是他的書法氣韻不凡的原因吧。”王思成感嘆道。
1960年,在那個全民饑餓的歲月,鐘明善即使吃不飽飯也要買來宣紙練習書法,潛心研究并沉醉其中,以抄書的方式讀古詩文,對外界的紛擾不多關注。時至今日,他仍然生活節(jié)儉,對于吃穿住行不過多注重,一心只在書法的研究與教育事業(yè)上。“鐘先生的畢生精力都花在了書法領域,對于其他種種都很淡泊,心中只有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一使命。”王思成說。
近年來,鐘明善助力大、中、小學的書法課走進課堂,帶領徒弟編寫中小學全套書法教材,竭力普及中小學生書法教育。他相信,書法教育最根本的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思想教育,要從漢字起步來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
“盡管鐘先生年事已高,但是愛書法如初,閑時便寫字讀書。”王思成說,鐘先生字如其人,文雅有章法,他愛書法也愛學生,正是因為他關懷學生,心存使命,因而眾人都十分愛戴他。
“由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源遠流長,載籍浩繁。”《中國書法簡史》中如此寫道。鐘明善堅信,書法藝術以筆法為骨干,以氣韻為靈魂,從自然萬物中而來,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道,必然文脈相繼,生生不息。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