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丹
10月29日晚8時許,陜西省圖書館前的廣場上,鑼鼓歡騰、彩扇翻飛、花傘旋舞,瑞彩秧歌隊的隊員們扭起了大秧歌,吸引行人紛紛觀看。
發(fā)揚陜北秧歌文化
“我從小生活在陜北農村,逢年過節(jié),村里的秧歌隊就忙活起來,穿街走巷地表演,別提有多開心啦!”瑞彩秧歌隊的總指揮吳茂才是陜北子洲人,今年80歲,是一位轉業(yè)軍人,到西安60年了。
吳茂才看著秧歌隊一點一滴成長起來,他介紹說,瑞彩秧歌隊成立于2008年,是一位在西安做生意、名叫杜飛的陜北人出資建立的。成立秧歌隊主要是為了將在西安的陜北人聚集在一起,發(fā)揚陜北秧歌文化。從2008年40多人起家,現(xiàn)在瑞彩秧歌隊已經有120多名隊員,每周二、周四、周六晚都會在固定地方訓練。“我們團隊專門有一輛車,運載鑼鼓、嗩吶、電子琴、服裝等。”
“我們團隊的秧歌演出不收一分錢,全都是義務的。”吳茂才說,每逢西安哪里有店慶、周年慶活動,瑞彩秧歌隊都會義務演出、助興,讓大家感受陜北人的熱情。
永葆年輕的心態(tài)
瑞彩秧歌隊隊員年齡都在50歲以上。馮華今年76歲,1979年,夫妻倆從陜北綏德到西安。她小時候經常跟著村里人學跳秧歌,初到西安時,特別想念父母的時候,跳一段秧歌,情緒就會得到緩解。馮華在瑞彩秧歌隊成立之初就加入了,還積極邀請身邊的陜北姐妹參與。
“跳秧歌讓我永葆年輕的心態(tài),身邊的姐妹都說我神采奕奕,不像是70多歲的人。”除了瑞彩秧歌隊,馮華參加的秧歌隊團體有20多個,幾乎每天都有訓練、演出,忙得不亦樂乎。“一跳起秧歌來,我什么煩惱都忘了,現(xiàn)在每天都是樂呵呵的……”馮華笑著說。
賈秀芳今年65歲,陜北吳堡人,專程到西安幫忙帶孫子,現(xiàn)住在草場坡附近。有一次到陜西圖書館門前閑轉,看到了大家在扭秧歌,就立即加入進來。“扭秧歌有助于鍛煉身體,自己身體好了,也是給孩子們減輕負擔。”賈秀芳說。
鍛煉身體愉悅心情
現(xiàn)場鑼鼓隊鼓聲陣陣,節(jié)奏鏗鏘有力。66歲的伏玉池是團隊里最好的鼓手,他來自河北,2013年退休后,和老伴兒來西安帶孫子。他年輕時就喜歡打鼓,剛來西安就加入了瑞彩秧歌隊,還成為鑼鼓隊的隊長。“一敲這個鑼鼓,我精神就特別舒暢。”
71歲的李應亮是陜北清澗人,加入瑞彩秧歌隊已經7年了,在團隊里主要打小镲。他早年就經常和村里的小伙子一起敲鑼打鼓。“打小镲有獨特的技巧,用力要適度,小镲有彈性,打完一下會有‘當啷啷啷’持續(xù)的震動延音。”李應亮介紹道。
晚上10時許,瑞彩秧歌隊訓練結束。“連續(xù)跳了兩小時,一點也不覺得累,和老鄉(xiāng)們在一起感覺特別親切,有種回家的感覺。”60歲的張海說。
“我們的秧歌隊每年人數(shù)都在增加,希望大家能在扭秧歌、打鼓的同時,鍛煉身體,愉悅心情。”總指揮吳茂才說。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