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鄔正鵬 記者 謝昊天
走進城固縣政協委員付昭瑞的藏品庫,仿佛走進一個牌匾的世界,處處彌漫著厚重的歷史氣息。功名匾、祝壽匾、名人題詞書法匾……一方方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一個個貼金的大字雖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仍熠熠生輝,字里行間顯露出古人的家庭門第、道德修養(yǎng)、思想情感、處世哲學、精神寄托以及對未來的追求。
付昭瑞介紹牌匾收藏故事
為弘揚和傳承匾額文化,播撒傳統(tǒng)文明的芳香,付昭瑞收藏牌匾、雕花等民俗物品已逾20年,大到達官貴人、飽學之士的題匾,小到民俗精巧用具等,橫跨明嘉靖時期到現代400多年間,收藏牌匾1100塊,總投資數千萬元。因其藏品數量巨大、質量高,人稱“西北匾王”。
談起與牌匾收藏的結緣,付昭瑞感慨萬千。“西北地區(qū)明清時期文人輩出,牌匾題詞眾多,其文字記載、典故出處,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為父親愛好古玩字畫等,自己從小耳濡目染,遂對這些有文化底蘊的物件逐漸癡迷。”付昭瑞說,由于匾額材質較重、體積大、不便收藏攜帶,因此牌匾散落民間較多,或腐蝕殘損或被人拆解當作普通木板材料,古代牌匾保存現狀形勢嚴峻。在此情況下,付昭瑞就把做生意賺來的錢全部投入牌匾收藏,既是收藏,也是保護。
付昭瑞介紹牌匾收藏故事
細細品味付昭瑞收藏的匾,真是匾小乾坤大,透著學問。祝壽匾如“齒德竝尊”“仙壽永昌”,功名文章匾如“世受國恩”,頌揚匾如“春滿瑤池”“壸范流芳”“德能繼世”等,每一個牌匾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
除了收藏,付昭瑞還對匾額多有研究,對匾額上的資料進行多方查證,所藏牌匾無論是功名匾、堂第匾,或是祝壽匾、頌揚匾,其內容多是宣揚傳統(tǒng)儒家倫理道德,褒獎和頌揚愛國為民、奮發(fā)有為、與人為善、見義勇為等,倡導德孝為先、誠信為本的社會價值觀。
經過幾年努力,付昭瑞以弘揚保護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窮其半生心血,節(jié)衣縮食,傾其所有,采用“政府主導,民辦公助,多元投資”模式,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創(chuàng)辦了漢中首個民辦博物館——漢文化匾額博物館。計劃將所有藏品整理陳列其間,讓更多民眾參觀,共同保護歷史遺珠。
付昭瑞除了收藏,還十分熱心公益。為了讓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他開辦了公益書法課堂,在古色古香的環(huán)境下讓孩子們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每逢重大節(jié)假日,他都會到邊遠山區(qū)學校捐款捐物,自制經典書籍《童蒙養(yǎng)正》《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邀請王劍鋒、高善志等全國書法名流進校園,現場揮毫潑墨染丹青,激發(fā)學子們的愛國熱情,激勵青年一代自強自立。
付昭瑞認為,古牌匾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是無限的,不能以金錢論,是精神財富。目前,他自己自籌自建博物館,供社會各界免費參觀,完全屬于公益性質,其目的就是為了再現牌匾文化精髓,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遺產,給后人留下一筆文化和歷史財富,為此他樂此不疲。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