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邦英老人 實習記者 秦瑤 攝
□ 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月18日,在西安市胡家廟軍隊離休退休干部休養(yǎng)所,當耄耋老人文邦英回憶起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時,依舊精神矍鑠的他說:“一唱起這首歌,所有志愿軍都會熱血沸騰!”
從老家三原縣到東北,從朝鮮戰(zhàn)場轉(zhuǎn)戰(zhàn)至甘藏線上,由通信員成長為汽車團團長、總后基地指揮部第一干休所所長,三十年軍旅生涯就像一部電影,在一個個鏡頭中,文邦英深情地回眸過往歲月。
入朝參戰(zhàn)經(jīng)歷,令他永生難忘。
1951年3月,為響應(yīng)國家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年僅17歲的文邦英報名參軍,從老家陜西三原縣出發(fā),前往東北進行三個月的緊急軍事訓練。
“我們陜西人喜歡吃面,但東北人吃的是高粱米,我們根本吃不慣那邊的飲食。好多戰(zhàn)友因為水土不服不停地拉肚子,嚴重的甚至都下不了床。但好在當時戰(zhàn)友都挺了過來,沒有人中途放棄。”文邦英說。
這一年的9月,文邦英隨部隊步行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zhàn)。
后勤運輸線是確保官兵戰(zhàn)斗力的“生命線”。由于當時年齡小,文邦英主要負責后勤工作,當通信員、裝卸兵、駕駛兵。
“我們四個人一個架子車,身上背著一袋炒米炒面、一桿槍,還要拿著行李。步行期間確實很辛苦,要克服氣候寒冷、道路不平。那時候美軍有飛機來轟炸,為了不被發(fā)現(xiàn),只能是夜晚行軍、白天睡覺。”說起在朝鮮的時光,文邦英至今記憶猶新。
盡管主要做的是后勤保障工作,但在朝鮮,文邦英也多次經(jīng)歷過記憶深刻的危險情形。
在槍林彈雨中,駕駛汽車是非常危險的,隨時都有翻車丟命的可能。“汽車學成后,我和老戰(zhàn)友都懷著報效祖國不怕死的決心,滿腔熱血為前線官兵運輸作戰(zhàn)物資。”說到此處,文邦英的說話聲陡然提升,像硝煙彌漫生死戰(zhàn)場的一個定格。
“還記得有一次晚上遇到了敵機轟炸,和我同鄉(xiāng)同歲的戰(zhàn)友來不及躲避,被敵人的子彈打中嘴巴壯烈犧牲。”文邦英哽咽道,那個年代,衛(wèi)生員和藥品很稀缺,只要中槍了就搶救不了了。
在穿越封鎖線時,文邦英說,大家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務(wù)必將物資及時送到前線的同志手里。
1953年7月,朝鮮迎來了和平。文邦英和戰(zhàn)友們坐上回國的列車,車廂里一路是“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
1957年,文邦英奉命到格爾木,負責青藏公路的運輸任務(wù)。此時的他,已晉升為汽車團團長。
在高原駐軍,肩負軍運駕駛險情多,苦樂生涯為的是造福人民。
那時汽車隊運輸物資到西藏來回要一個多月時間,需要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駕駛車輛,唐古拉山、昆侖山、五道梁……一個個險峻關(guān)隘見證著他們的赤膽忠心。
“沒有公路,沒有睡覺的地方,饃蒸不熟……這些都是要克服的困難,一個多月任務(wù)完成后,人黑得只能看見兩只眼睛。”文邦英笑著說。
1984年,在格爾木堅守28年后,文邦英以上校軍銜光榮退役。
經(jīng)過部隊大熔爐錘煉,文邦英一生作風過硬,并深深影響到他的子女。“我二女兒三女兒先后參軍,四女兒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提起軍人家風的傳承,這位91歲的老人一臉自豪。
結(jié)束采訪前,老人拿出整理得干干凈凈的軍服,把軍功章小心翼翼地戴在胸前,臉上洋溢著笑容。
“現(xiàn)在看著我們國家繁榮昌盛的樣子,和過去比的確是天上和地上的差別。”文邦英眼含淚花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年輕人永遠要跟著黨走、聽黨話,在困難面前不認輸,要迎難而上敢于壓倒困難勇往直前。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