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鐵8號線新植物園站通行隧道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緊挨南三環(huán)、周邊小區(qū)林立、與西安植物園近在咫尺、車流人流量大……為避免施工開挖對市民生活造成影響,西安地鐵8號線新植物園站采用PBA暗挖法施工,讓地鐵站從地下“長”出來,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先做頂,再做底”
78根鋼管柱支撐整個地鐵站
在地鐵8號線環(huán)線工程施工總承包1標段項目三分部的全封閉密閉棚內(nèi),記者發(fā)現(xiàn),這里看不到與以往其他施工現(xiàn)場一樣的開挖場景,三個密閉棚內(nèi)各有一個長約15-20米,寬10-15米、深35-38米的施工豎井,順著樓梯向下,記者來到新植物園站地下施工現(xiàn)場,這里正采用“看不見的”工法,把工地“搬到”車水馬龍的南三環(huán)路底下。
地鐵8號線新植物園站位于南三環(huán)與公園南路交叉路口,沿南三環(huán)東西向敷設。車站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共設3個地鐵出入口,車站全長248.75米。“這是個很特別的地鐵站,采用了獨特的PBA暗挖工法。”項目施工方中建三局技術總工張洋說,地鐵車站建設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先進行支護樁作業(yè),再從地面道路開挖車站主體基礎至地下施工規(guī)定深度,最后向上逐層完成車站站臺及站廳層澆筑作業(yè),直到車站主體封頂,簡單講就是“先做底,后做頂”。而暗挖法施工正好與之相反,它不開挖車站上層路面,而是“先做頂,再做底”,施工時通過設置在路面上的豎井進入地面以下,然后通過橫通道進入車站范圍進行車站主體的開挖,全程作業(yè)均在地下進行。
PBA法暗挖施工由樁(柱)、梁、拱共同構成受力體系,承受施工過程的荷載,逐層向下開挖土體,最終形成初期支護+二次襯砌組合而成永久承載體系。“這項施工技術已經(jīng)成為陜西省城市軌道交通暗挖車站施工建設標準。”張洋說,整個車站內(nèi)部有78根鋼管柱支撐在底板與頂板之間,作為整個車站建設和投入使用后的主要承重構件。
西安地鐵8號線新植物園站施工作業(yè)基本都在地下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人工配合小型機械
挖掘確保交通不受影響
記者了解到,采用暗挖工法時豎井的樓梯只能供施工人員上下,所有施工材料需用橋式起重機搬運,大型機械無法進入施工現(xiàn)場,因此新植物園站地下導洞施工全部采取人工配合小型機械挖掘的方式進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一線的施工人員用一鍬一鏟挖出了西安的“地下長龍”。
“暗挖法技術工序轉(zhuǎn)換多,對施工安全控制要求極高。普通明挖法施工需要建造車站維護結構,然后進行基坑開挖、做車站底板,工序較單一。而暗挖法則需要進行臨時豎井施工、主體導洞施工、邊樁及中柱施工、冠梁及頂縱梁施工,頂板施工,最后才是車站主體結構施工,工序多且轉(zhuǎn)換頻繁。”張洋說。在施工中的導洞中,記者看到,這里僅能容納四五人同時施工。普通車站所見的挖掘機、龍門吊等大型施工機器,這里全部沒有,導洞內(nèi)的施工器械一般以風鎬、小型挖掘機為主。“作業(yè)面有限,普通的增加勞動力和加大機械進場在這里根本行不通。正因為如此,暗挖車站建設時間和成本也要比明挖車站成倍增長。”張洋介紹道。
地鐵8號線新植物園站緊挨南三環(huán)、西安植物園,周邊居民小區(qū)林立,車流量大。如果使用明挖法建造車站,必定會占用南三環(huán)輔導和主路,對周邊路況影響較大。而暗挖車站,施工基本全在地下,路面占地面積小,拆遷量小、對城市綠化、地下管線、城市環(huán)境及周邊居民、交通等影響小,施工靈活,巧妙地實現(xiàn)了城市施工“地上汽車照跑,地下施工正常開挖”。 首席記者龔偉芳 實習生張楷雯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