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風和日暖,草碧花紅。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今年加長版的“五一”假期,不少人將出行計劃提上日程。
記者5月1日在高鐵西安北客站看到,往來旅客自覺佩戴口罩,依次掃碼測溫進站,在候車區(qū)隔座而坐,排隊檢票保持一米距離,個別旅客還自備了護目鏡、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據西安北客站工作人員介紹,與清明小長假相比,出行旅客明顯增加,“五一”假期首日,車站客運量約10萬人。
正在站臺便利店購物的唐先生告訴記者,這次假期,他選擇回老家甘肅蘭州探親,希望多一些時間陪伴父母。“眼下疫情還沒有結束,做好個人防護,遵守防控秩序非常有必要。3月中旬我到山東淄博出差,那時高鐵站的人流比現(xiàn)在稀少。”唐先生說,疫情終會過去,但文明健康、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需要繼續(xù)保留。“像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咳嗽打噴嚏,這些不文明行為現(xiàn)在幾乎已經看不到了,保持社交距離、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等好做法正在成為大家的文明習慣。”
候車時間,趙女士不停用手機刷新聞。她說,微博和朋友圈里分享的致敬勞動者系列圖片和文字讓人特別有感觸。“艱苦卓絕的抗疫過程,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這期間,無數敬業(yè)忘我的勞動者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守護著我們的美麗家園,他們的故事在這個特殊的勞動節(jié)更有感召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趙女士馬上用手機軟件編輯新聞要點,發(fā)到班級釘釘群里,跟家長、學生互動起來,暢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尊重勞動、崇尚勞動,更好地理解和傳承民族精神。”
“疫情擋不住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假期開啟,楊先生則跟朋友相約,到甘肅酒泉參加“環(huán)西部火車游”活動。他說,坐高鐵比自駕輕松自在,時間相對充裕,還打算去趟敦煌。“暮春時節(jié)的大漠風光令人向往,祝福祖國山河無恙。”
經歷疫情重創(chuàng),餐飲業(yè)逐漸復蘇。在西安北客站候車大廳餐飲區(qū),人流也在回暖。臨近中午,大唐騰記臘汁肉夾饃店里,三三兩兩就餐顧客錯落就座,收銀臺時有顧客打包小吃;肯德基店門前的自助點餐系統(tǒng)也忙碌起來,無接觸方式深受顧客青睞;岐隆面霸面館根據人流變化調整了營業(yè)時間,將閉店時間延長2個小時,方便乘坐晚班高鐵的旅客就餐……
除了久違的味道日漸復蘇,多元業(yè)態(tài)也在疫情催動中融合。為了更好滿足往來旅客消費需求,候車大廳一樓的“咖啡陪你”咖啡店最近正計劃調整品牌、升級店面。店內負責人介紹說,防疫期間,外賣業(yè)務優(yōu)勢凸顯,將適應這種市場變化創(chuàng)新經營方式,讓旅客愿意駐足消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