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
“左聯(lián)”五烈士、革命作家胡也頻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老師,從1930年2月到7月,兩人曾經(jīng)有過一段師生關(guān)系。那么,胡也頻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到濟南的?季羨林眼中的胡也頻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
作家老師來了
1930年,是國民黨奪取山東政權(quán)的第二年,當時的省主席是韓復榘,教育廳長是何思源。當時的山東濟南省立高中(今濟南一中)是全省唯一的高級中學。教員、學生都很復雜,學校管理混亂,學生自由散漫。教職員有的混課時拿薪水,有的勾心斗角,爭權(quán)斗利,根本不像求學的地方。進步學生季羨林等人對社會不滿,對統(tǒng)治者感到厭惡仇恨,求學也毫無出路,處于苦悶、彷徨之中。
胡也頻未到任之前,季羨林的國文教員是清朝遺老,他是個思想落后、觀念陳舊老先生。他開始教的全部是文言文,后來因為學生強烈反對,他就從《胡適文存》中選了幾篇文章,想借此敷衍學生,保住自己的飯碗。那時“五四”新文學運動已經(jīng)過去10年了,社會已有很大的發(fā)展,學生思想進步很快?!逗m文存》怎能讓青年人滿足呢?在學生的反對下,這位老師無臉進課堂,辭職不干了。季羨林的國文課從此空下來了。就在此時——1930年的春天,忽然傳來一個好消息:青年革命作家胡也頻,要來任季羨林他們的國文教員了。
1928年,胡也頻和妻子丁玲、好友沈從文在上海合辦了一個刊物《紅黑》月刊,胡也頻把老父親準備用來養(yǎng)老的1000大洋(約今20萬元)以高利貸(月息3分,即要30個大洋的月息)的形式借來,下了大血本。“紅黑”在湖南話里有“橫豎”、“反正”的意思,這個刊名意味著這三個年輕人是豁出去了,不成功則成仁。《紅黑》第一期出刊那天,三個年輕人站在上海四馬路和北四川路的書店門口,看著自己刊物被擺在顯眼的位置,躊躇滿志。在《卷首題詞》中,他們鮮明地表達了為苦難民眾而創(chuàng)作的宏圖大志。然而,三個年輕人肯定不會料到,《紅黑》最終只出版了8期就宣告夭折了。書商惡意拖欠書款,很快導致資金無法運轉(zhuǎn),本來就負債累累的三人除了宣告破產(chǎn)外別無他路。商人拖欠貨款,這是商場上見慣不驚的“潛規(guī)則”,但這三個稚嫩的書生顯然毫無破解這個“潛規(guī)則”的經(jīng)驗和能力。三個年輕人本來想以自己的熱血來染紅這個黑色的社會,沒想到社會這個黑巨人稍微動了一下手指就讓他們?nèi)斫院诹?。殘酷的現(xiàn)實也使三個年輕人從狂熱中清醒過來,為了還債,胡也頻離開上海赴山東省立高中教書。
1929年冬,濟南省立高中校長張默生和教育廳長何思源商議,聘請上海灘著名作家胡也頻到高中教書,張默生、何思源分別請胡也頻吃過飯。
第一印象
聽說胡也頻到校了,第一節(jié)國文課,季羨林等同學沒有一個缺席,并且大家都早到了5分鐘,很肅靜地坐著,眼睛注視著黑板,歡喜的心跳動著。忽然一陣轟動的掌聲,送進了兩個人,前邊走的是本校的教務主任,后邊跟著的是胡也頻。他身材短小健壯,眉清目秀,穿一身舊灰嗶嘰西服,走起路來非常靈便,他上講臺的時候,是跳上去的,他的臉瘦白,帶著和善的微笑,露出一列潔白的牙齒,簡直像個十幾歲的大小孩,尤其是他說話的時候,那高而細潤的聲音,更令季羨林感到驚訝,像這樣年輕的人,怎么會是文學家呢?
胡也頻第一堂給季羨林講的是唯物史觀的文學論。季羨林他們以前只會跟著老師讀《古文觀止》之類的古文,課外很少看文學作品,并認為只要把文字寫通順,那就是文學家。以這樣淺顯的基礎,怎能理解胡也頻那高深、前衛(wèi)的文學理論,所以大家如聽天書,第一節(jié)課就這樣稀里糊涂地過去了。當時,季羨林和同學們對他的印象非常壞,大家都感到胡也頻有兩個很大的缺點:第一,他太年輕;第二,他所講的東西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胡也頻大約感覺到第一節(jié)課失敗了。所以第二節(jié)課,他就換了個很務實的題目:《目前中國文學運動的趨向》。他從五四運動說起,到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為止。這個題目的確受到了很大的歡迎,季羨林和同學們雖然不明白他在結(jié)論時所講的那句話:“普羅文學(無產(chǎn)階級文學)在歷史的進展中,一定會勝利。”但在他那一段很長的演講中,季羨林卻知道了許多中外文學家的名字,和許多中外小說作品的名字。并且還聽到了許多從來未曾聽過的新名詞,當時,季羨林認為,一個人的腦海中能記起這么多的東西,那就不愧為一個文學家了。所以大家馬上就對他改變了態(tài)度,很尊敬他了。
從此,幾乎每次上課,胡也頻都在黑板上大書“現(xiàn)代文藝”(他為了給自己披上一件不怎么刺激人的外衣,稱無產(chǎn)階級文學為“現(xiàn)代文藝”)幾個大字,然后就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地講起無產(chǎn)階級文學來,只講得眉飛色舞,季羨林和同學們聽得入了迷。什么“現(xiàn)代文學”、“普羅文學”一下子成為他們的興奮點。季羨林和同學們買來當時流行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書籍,生吞活剝地啃起來,“革命”熱情空前高漲。
風云人物與“粉絲”
自從第二節(jié)課后,季羨林覺得胡也頻很可愛,并且他絕不像以前那些國文教員,居高臨下,氣指頤使。他對學生非常和善,常常跑到學生群中閑談說笑,并且他的居室學生可以隨便出入。他沒有打罵過任何一個學生,并且還發(fā)給學生許多很好的講義。季羨林與同學們對他的感情,就在這日常的小事情上逐漸濃厚,成了胡也頻的“粉絲”。
一個月后,丁玲來到濟南和胡也頻相聚。丁玲初到學校,給季羨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穿一件粉紅色、帶長毛皮衣領子的大衣,絲襪、高跟鞋、涂口紅。這一時髦的裝束,在上海也許是平常的,但在濟南卻十分引人注目。她當時不過二十多歲,風華正茂,神采飛揚。不僅因為她是一位青年女作家,只以其非凡的風度,在季羨林等同學心中已足引起轟動了。
濟南比不了上海,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高中校內(nèi)的道路,更是年久失修。穿平底鞋走上去都不太牢靠,何況是高跟鞋。丁玲就遇到了行路難的問題,胡也頻個子比丁玲稍低,夫人步履維艱,有時要胡也頻扶著才能邁步。季羨林這些學生看了,覺得非常有趣。他們竊竊私議,說胡也頻成了丁玲的手杖了。其實季羨林不但毫無惡意,而且是充滿敬意的。在他心中真覺得胡也頻是一個好丈夫,因此對他更增加了崇敬之情,對丁玲更是同樣的尊敬。
后來,丁玲在回憶錄《一個真實人的一生》里說:“我簡直不了解為什么他被那么多的學生擁戴著。天一亮,他的房子里就有人等著他起床,到深夜還有人不讓他睡覺。他是高中最激烈的人物,他整天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唯物史觀,宣傳魯迅、馮雪峰翻譯的那些文藝理論,宣傳無產(chǎn)階級文學。”此時的胡也頻意氣風發(fā)、大義凜然,像一個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
當然,季羨林認為他從胡也頻那里沒有學到什么國文,而學到了一件事——無產(chǎn)階級革命。他在課堂上只講無產(chǎn)階級文學,其理論也不太講,重點講的是其目的——就是要進行無產(chǎn)階級革命。胡也頻不但在課堂上講,而且還在課外行動。他召集了幾個學生,準備組織一個“現(xiàn)代文藝研究會”。他公然在宿舍外大走廊上擺開桌子,鋪上紙,接收會員,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一時聚觀者數(shù)百人。600多人的學校,竟然有300多人加入了“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公開進行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宣傳和研究。他還曾同上海某一個出版社聯(lián)系,準備出一個叫《齒輪》的文學刊物,宣傳現(xiàn)代文藝。
季羨林在組織方面和出版刊物方面也是積極分子和胡也頻的追隨者。他參加了招收會員的工作,并為將要出版的刊物的創(chuàng)刊號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作《現(xiàn)代文藝的使命》,內(nèi)容就是要革命。不幸的是《齒輪》文學月刊被國民黨當局取締了。
言論惹禍
1930年紅色的五月到了。5月9日是著名的國恥紀念日,是袁世凱與日本當年簽訂“二十一條”的日子。每年的國恥紀念日,都有不同形式的活動:開會、游行、寫標語、撒傳單,來聲討日寇、賣國賊的罪行。這一年國民黨禁止游行,只準開會紀念。胡也頻在學校紀念會上發(fā)表演講,他說,紀念“五九國恥”就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就要起來革命,要革命就要掌握無產(chǎn)階級文學這個革命武器,它是紅槍大刀,也是飛機大炮,它不是象牙塔的裝飾品,也不是太太小姐的娛樂品……這些話,在國民黨聽來,自然是紅色的“反革命”言論。
胡也頻在濟南的激烈言論和行動,引起國民黨當局的嚴重不滿;加上濟南省立高中進步思潮洶涌,惱羞成怒的國民黨山東省黨部決定要抓一批人,胡也頻便被列入黑名單之中。一天,韓復榘對教育廳長何思源說,你們省立高中有個叫胡也頻的教員,中央要抓他,據(jù)說他是共產(chǎn)黨在北方的重要負責人。何思源為胡也頻辯護了幾句:“辦學很難,沒有一點進步思想,學生們有意見,請來個有進步思想的人,政府又懷疑人家是共產(chǎn)黨。其實,青年人思想過激一些算不了什么,當年我也是很激烈的。”韓復榘見何思源反對抓胡也頻,就表示算了。何思源回去后立即打電話叫來校長張默生,叫他轉(zhuǎn)告胡也頻趕快離開濟南,并拿出200大洋送給他做盤纏。
1930年7月,胡也頻和丁玲被迫離開濟南,經(jīng)青島回到上海,從此季羨林再也沒見過胡也頻了。
胡也頻回到上海后拿出500大洋教書賺來的薪水,沈從文拿出300大洋,丁玲向母親要了350個大洋,湊了1150個大洋,才把辦《紅黑》月刊的債務本息一并還清了。
胡也頻犧牲60多年后,季羨林在《病榻雜記》和《憶念胡也頻先生》中說,他對胡也頻先生這樣的革命家從心眼里佩服,他們視國民黨若無物,這種革命的氣概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從戰(zhàn)術(shù)上來講,難免幼稚;但是,在革命的過程中,這也是難免的,季羨林甚至說這是必要的,沒有這種氣概,是無法打倒強大的敵人的。
編輯: 魏丹丹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