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明
就在郭秀明去世的前三天,銅川市“四教育”現(xiàn)場會在惠家溝召開,郭秀明以《無怨無悔做村官》為題,作了整整一個小時的發(fā)言。他聲音洪亮,激情飽滿,誰也看不出他是一個站在死亡線上的人。
□ 陳友倉 崔煜婷
十九年前的冬天,寒風凜冽,惠家溝村的男女老少手舉花圈,以山里人最隆重的儀式為他送行。悲痛的哭泣聲在蜿蜒的山道上此起彼伏,群山為之垂首,大地為之動容……
黨在農(nóng)村的脊梁——郭秀明猝然長逝,年僅49歲。
1991年秋,40歲的郭秀明為了改變惠家溝村貧窮落后面貌,讓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毅然舍棄自家富裕的小日子,毛遂自薦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他摘下自家診所的牌子,當眾燒掉了多年來村民們看病欠下的1700元欠條,掏出了那句燙人心窩的話:“不把共產(chǎn)黨的陽光送到群眾手上,我死不瞑目!”
“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在他的心里,惠家溝118戶495口人,哪一家的窯洞住了多少年月,哪一家的房子有幾條裂縫,哪一家有幾只碗,哪一家有幾雙筷子,他都一清二楚。每年的秋收季節(jié),他都開上自家的那輛機動三輪車,從早到晚為全村每一戶人家一趟又一趟往山外運果子、核桃;又一趟一趟的拉回化肥、種子。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建“綠色銀行”,他第一個扛著老镢頭上山,最后一個下山。孩子們在那個透過屋頂可以看到藍天,漏風又漏雨的教室里瑟瑟發(fā)抖。為了能讓孩子們在像樣的教室里讀書,建校時,工地離家不到一百米,他三個月沒有回過一天家。白天在工地上忙碌,晚上為了省錢,他自己看料場。餓了,啃幾口家里人送來的饅頭,累了在麥草搭的小窩棚里打個盹兒。小窩棚四面透風、又濕又潮。學(xué)校建成了,他卻瘦了整整10斤。
“老黃牛不能倒在槽頭上,要死在犁溝里。”拓修出山路,他累倒在工地上,爬起來接著干,兩次都是被人抬回家的。1999年春,惠家溝小流域治理工程如火如荼,郭秀明因病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腋下長滿了大大小小的腫塊,抬一下手臂都十分困難。癌癥的病痛像刀割一樣折磨著他。一天夜里,他摸黑到工地巡查,一腳踩空摔倒在鹼畔下,當即昏死過去。路過的村民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過了好幾個小時,整個人都快凍僵了,村民把他裹在懷里,又哈氣,又按摩,折騰了老半天,他才蘇醒過來。他費力地說:“別說出去,不然會影響人心,耽誤工程。”第二天,他一瘸一拐地又出現(xiàn)在工地上。
就在郭秀明去世的前三天,銅川市“四教育”現(xiàn)場會在惠家溝召開,郭秀明以《無怨無悔做村官》為題,作了整整一個小時的發(fā)言。他聲音洪亮,激情飽滿,誰也看不出他是一個站在死亡線上的人。
如今的惠家溝青山環(huán)繞,綠波蕩漾,道路寬闊,屋舍儼然!
郭秀明的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在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個“郭秀明”,在脫貧攻堅、在鄉(xiāng)村振興、在奔向中國夢的征程上,立足崗位,默默付出……
選送單位:中共銅川市委史志辦公室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