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班連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楊曉慧 攝
榆林高新第一小學校長馮班連,多年來情系教育,率先垂范,默默耕耘,不忘初心,在三尺講臺上奮斗了整整36個春秋,用愛和汗水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教育樂章,先后獲得陜西省先進工作者、陜西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第十屆“榆林好人”等多項榮譽。
潛心育人——
當好教育一線的引領者
自參加工作以來,馮班連始終不忘初心,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讓全校師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她總是奔走于課改的最前沿,潛心研究,筆耕不輟,主持或參與了11個省市級課題項目,目前均已結(jié)題,撰寫發(fā)表了32篇論文,碩果累累。
2016年,馮班連擔任榆林高新一小校長以后,仍擔任語文教學工作,躬耕教壇,無怨無悔。馮班連甘于奉獻,不計得失,感召著全校教師自覺站好教書育人崗,堅守教育主陣地,形成人人爭做“四有”好教師的良好氛圍。
作為一校之長,她深深知道,單靠自己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全校教師的素質(zhì)能力都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青年教師隊伍的發(fā)展壯大,是辦好教育的希望所在。她挑起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重擔。近年來,在她的指導和培養(yǎng)下,19名青年教師獲得省、市教學能手稱號,476人次獲市級以上榮譽。
無怨無悔——
當好服務師生的奉獻者
作為小學校長,馮班連秉承儒雅文化,以讀書工程、領雁工程、青藍工程、幫扶工程“四大工程”為載體,努力提升教師整體素養(yǎng);以儒雅閱讀行、儒雅藝體行、儒雅國學行、儒雅禮儀行“四大行動”為抓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課堂革命、作業(yè)創(chuàng)新、課程建設、評價改革“四大改革”為切入點,扎實推進“雙減”工作。
她引導教師打造魅力課堂,倡導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合作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打破學科思維局限,人人研究教材,人人研究科學育人方法,逐漸形成一種全面的大教育觀,從“學科人”走向“文化教育人”。
闊步勇往前,揚帆正當時。近年來,榆林高新一小連續(xù)5年被評為優(yōu)秀單位,榮獲“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全國少先隊先進集體”等100多項殊榮。
日常工作中,馮班連關(guān)愛教師,視教師們?yōu)樾值芙忝?。女教師臨產(chǎn)、老教師住院,她跑前跑后、忙里忙外。正是這種不計個人得失的奔波奮斗,使得學校117名教職工心往一起聚、力往一處使,共同贏得了一塊塊獎牌。
堅守初心——
當好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馮班連始終牢記教育工作者的誓言,把滿腔的愛灑向?qū)W生的心田,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她所教班級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遙遙領先,同事稱她是“常勝將軍”。
為實現(xiàn)“不讓一個學生因困難而失學”的承諾,她每年至少資助1名困難學生,8名學生已完成學業(yè)。2017年,六年級一名學生突然查出白血病,使本來就困難的農(nóng)民家庭雪上加霜,她慷慨解囊并動員全校師生、社會各界捐款11.5萬元,讓這股愛的熱流化作了巨大的力量,使孩子重返校園。
在教育這塊沃土上,馮班連像農(nóng)民對待土地一樣虔誠堅守教育初心,像園丁對待鮮花一樣癡情承擔育人使命,她用滿腔熱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耕耘者之歌。(楊曉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