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民國史、黨史,他熟記于心;編纂家鄉(xiāng)文史,著書十余本,手寫百萬字;擔任義務紅色講師,足跡遍布奉城大街小巷,不僅線下宣講,還把紅色課堂建到“云上”……
他叫王舜祈,今年91歲,是寧波市奉化區(qū)的一名離休干部。他從事黨史學習研究數十載,被寧波市黨史研究室授予“最美史志人”稱號,人們親切地稱他為“黨史達人”。
一腔熱誠練就草根“黨史達人”
1930年,王舜祁出生在奉化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他從小酷愛歷史,熟讀四書。1949年,王舜祈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軍青年干部訓練班,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社會發(fā)展史和黨史國史。19歲參加革命、30歲入黨……回憶起自己的成長歷程,王舜祈難掩激動,他說:“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使中國發(fā)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跟共產黨干革命,是一名青年最正確的選擇。”
這顆感黨恩的心讓王舜祈學黨史有了動力源泉。無論是在部隊還是轉業(yè)到地方后,他一有空就學習鉆研黨史。
1950年起,王舜祈在二十二軍教導大隊擔任文化教員。10年的教員時光,給了他充足的時間學習黨史。為了學習,他成了圖書館的???,常常一泡就是一整天。全軍文化教育結束,王舜祈被調入南京軍區(qū)政治部青年教育科,他不僅要指導部隊學習黨史、總結學習經驗,還要到部隊去講解毛主席著作。
“我家老王學黨史到了癡迷的地步。”對于王舜祈學黨史,老伴胡霞芳給予堅定的支持。她一肩挑下家里的大小事,把三個兒子的生活照料得妥妥帖帖。有了妻子這個穩(wěn)定的“大后方”,王舜祈學習黨史更加專心致志。
堅定的信念、執(zhí)著的追求、忘我的學習,讓王舜祈漸漸成為草根黨史專家。每每有鄰里聊到黨史故事,他總能脫口而出,把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
撰寫18萬字地方文史資料
幾十年孜孜不倦地學黨史,王舜祈總感覺差了點什么。他細細思考后認為:“學黨史只是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我應該為社會作點貢獻,把自己的學習成果留給后人,這樣才有意義。”
離休以后,王舜祁發(fā)揮余熱,擔起當地民國史、黨史、地方志的撰稿工作。他先后主編31輯《奉化文史資料》,擔任《奉化市志(1989-2008)》《奉化黨史二卷(1949-1978)》副主編。
作為一名“90后”老人,王舜祈越學越“年輕”。6年前,為了提高效率,他開始學習用電腦打字,如今已十分熟練,這其中浸透的心血和汗水不言而喻。
2020年開始,他負責主編《浙江文史記億叢書·奉化分冊》,系統(tǒng)梳理了奉化的幾千年歷史。時間跨度如此之大,極為考驗編者的歷史底蘊和文字功底。王舜祈把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列出來,再不斷增減,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才最終確定了8章73節(jié)的綱目。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文史匯編工作取得了累累碩果。目前,王舜祈與奉化幾位文史學者合作的18萬字《奉化文史記憶》已成初稿。
宣講黨史上“云課堂”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前不久,王舜祁主動報名加入奉化區(qū)“銀輝”紅色講師團,為區(qū)委辦、區(qū)委老干部局、區(qū)民政局等機關單位干部宣講黨史,并利用老干部理論培訓班機會向全區(qū)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進行宣講。他以“深入學黨史 開啟新征程”為題,結合自身的親學親歷親聞、所思所想所悟,講述學習黨史的意義和收獲。
王舜祈宣講黨史不光在臺上,平時,他一有空就在社區(qū)轉轉,不失時機地宣講。在開展現(xiàn)場宣講的同時,他還走進奉化機關黨建“云課堂”,利用周二夜學“云課堂”平臺向全區(qū)機關干部講述“我的學史感悟”。
王舜祈說:“一個人紅,紅一點;大家紅,紅一片。只有把自己的黨史知識宣講出去,才能達到更好的社會效果。”
據《浙江老年報》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