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記者走進坐落于銅川市耀州區(qū)照金鎮(zhèn)北梁村的照金北梁紅軍小學,這里青山環(huán)繞,紅樓矗立。學校多功能廳里,一場“讀中華經典 誦盛世華章”紅色經典誦讀比賽正在進行。孩子們站在舞臺中央,深情朗讀《中國少年》《紅旗頌》《豐碑》等篇目,童聲稚嫩而堅定。
2018年“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勉勵他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循循善誘,春風化雨。
6年來,銅川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傳承紅色基因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育時代新人;
6年來,照金北梁紅軍小學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照金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六年級學生段夢璐說:“我們在紅旗下茁壯成長!一定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山窩窩里,教學環(huán)境現(xiàn)代化
照金北梁紅軍小學是什么模樣?
“可能藏在山窩窩里,孩子們在幾孔窯洞里上課讀書。”這是江蘇東臺的支教老師武錦華來照金前腦海中的想象。
直到踏上校園的土地,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山區(qū)的教學環(huán)境不輸城里!校史館、音樂教室、創(chuàng)客教室、國防教育室、勞技教室等一應俱全。宿舍通上了天然氣,師生們都能洗上熱水澡。走讀的學生每天有校車接送。食堂的飯菜很可口,每天變著花樣做……”
今年,校長封崗戰(zhàn)帶武錦華到校區(qū)舊址看了看。“瞧,以前學校只有幾間土坯房。冬季孩子們還要圍著火盆在教室取暖,上學要走很遠的山路。”封崗戰(zhàn)向他介紹。
變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2019年,照金北梁紅軍小學擴建的新校舍投用,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如今,學生們享受著現(xiàn)代化的教學環(huán)境,再也不用圍著火盆取暖了。”武錦華感慨。
學校面貌的改變,源于銅川對基礎教育的持續(xù)投入。近年來,銅川投入1.2億元對創(chuàng)建的8所紅軍小學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提升。
特色課堂,老區(qū)孩子展風采
從2023年春季學期開始,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實施“當代好課堂”計劃,讓老師從講述者變成組織者、引導者,鼓勵孩子們分組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展示成果。
“變化非常大!孩子們課外閱讀量成倍增加,語文成績也提上來了。”武錦華告訴記者。
封崗戰(zhàn)說:“這些年,學校引進了‘當代好課堂’等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和眾多優(yōu)秀教師,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上好學。”
照金北梁紅軍小學還開設合唱、足球、舞蹈、書法、創(chuàng)客等十多個社團,讓孩子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小天地”。
“我參加了創(chuàng)客社團,學到許多編程知識。”六年級學生魯天翊說。去年暑假,他與創(chuàng)客社團的小伙伴參加區(qū)里組織的機器人競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
“這里平均每個學生都參加了兩到三個社團。每個社團都有老師專職負責。”封崗戰(zhàn)介紹。
一開始,山里的孩子靦腆、內斂,很多孩子說話聲音很小,更別提上臺表演了。隨著參與各類興趣社團,鍛煉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多,孩子們逐漸開朗自信。
封崗戰(zhàn)驕傲地說:“特別是我們的合唱團,經常參加各類演出。每次登臺一開口,在場的人總會被昂揚積極的精神面貌所震撼。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組建多種社團,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德樹人,紅色基因代代傳
紅色是立德樹人的鮮亮底色。
“在學校,孩子們講起革命故事頭頭是道。”武錦華欣喜地說,“這里有會說話的‘墻壁’,上下課時能聽到軍號聲,每天學生起床、吃飯、放學時段,校園廣播會播放紅色歌曲,升國旗儀式上有學生講紅色故事……處處都有紅色印記。”
2018年9月,照金北梁紅軍小學還成立了紅色教育教研組,每周上一次紅色教育課,每周都有紅色故事社團活動,選拔培訓“小小講解員”,帶孩子們到周邊革命舊址和紀念館“實戰(zhàn)訓練”,讓現(xiàn)場成為鮮活的大課堂。
“我當了兩年講解員,利用課余時間去紅色景點給游客講照金故事。”段夢璐是講紅色故事社團“資深”講解員。在今年“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前夕,她去了內蒙古等地,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充分利用照金紅色教育資源,開展重走紅軍路、進軍營實踐體驗、參觀建設和改革成果等研學活動。
6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五星級紅軍小學、全國“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xù)紅色血脈”先進單位等稱號。
照金北梁紅軍小學是銅川持續(xù)打造紅色教育品牌的縮影。
封崗戰(zhàn)說:“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孩子們感到很幸福。讓革命老區(qū)的每個孩子健康成長,充滿正能量,是全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我們將牢記囑托,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托起明天的太陽。”
(記者 趙楊博 王志輝)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