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
7月的陜西洋縣,風景旖旎,素有“漢江第一峽”美稱的黃金峽山清水秀,氣勢磅礴。
7月4日,漢江干流上的引漢濟渭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施工現場,機器轟鳴,人聲鼎沸,他們?yōu)榧磳⑾麻l蓄水做最后的準備,漢江筑壩的答卷交付已進入倒計時。
文化教員70多年前的夢想成真
昔日的黃金峽,山勢陡峭,奇峰迭出,漢江從山岬中激蕩而出,卷起滔天巨浪。從春秋至宋元時期,黃金峽一直是溝通荊楚與漢中經濟文化交流的黃金水道,河運盛景無雙,往來大小貨船千帆競流,川流不息,使其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盡顯無數風光和險象環(huán)生的情景。
1952年,一位家住黃金峽鎮(zhèn)的年輕文化教員黃世榮大膽地提出了在漢江黃金峽段建設水力發(fā)電站的設想,他寫信將設計草案遞交國家水利部,并得到了回信肯定。但受多種因素影響而未能成行。
70多年后的今天,黃世榮的設計草案已經變?yōu)楝F實,他的夢想已成真。2014年,引漢濟渭工程正式拉開建設的帷幕,漢江黃金峽因其河谷窄深、灘險流急的優(yōu)勢,成為引漢濟渭工程的龍頭水源工程。2015年9月,黃金峽水利樞紐前期工程開工建設,歷經近8年的艱難建設,2022年11月,大壩混凝土全線澆筑至頂……遺憾的是,黃世榮老先生于2018年因病去世,沒能見證高峽出平湖的美景。但是他的水利情結,一直激勵著黃金峽水利樞紐建設者們快馬揚鞭、奮力前行的腳步。
魚類增殖站里的魚寶寶“月子會所”
引漢濟渭工程是陜西水網的主骨架、國家水網的大動脈。作為引漢濟渭工程的主水源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由攔河壩、泄洪建筑物、泵站、水電站及升船設施和過壩魚道組成。壩址位于漢江干流洋縣境內黃金峽鍋灘下游2公里處,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63米,總庫容2.21億立方米,壩后泵站有7臺抽水機組,總裝機容量12.6萬千瓦,泵站設計抽水流量70立方米每秒,設計揚程106.45米,工程設計年供水能力10億立方米。
生態(tài)魚道是黃金峽水利樞紐生態(tài)環(huán)保方面其中的一大亮點,全長1908米的生態(tài)魚道橫穿大壩,蓄水后,洄游產卵的魚兒將通過魚道穿越大壩進入漢江上游。
“考慮到魚類洄游產卵的需求,在黃金峽水利樞紐設計之初,我們就專門設計了一條生態(tài)魚道,幫助它們穿越大壩洄游產卵。”據黃金峽分公司工程管理部晏安平介紹,魚道設有5個出魚口,內部建有“柵格板”和41個“休息室”。“‘柵格板’能減緩水的流速,讓魚類更省力地洄游,如果游累了,還可以在‘休息室’里歇口氣再繼續(xù),確保它們能夠順利‘回家’,繁衍下一代。”
距離黃金峽水利樞紐生態(tài)魚道不遠處,有一個占地67畝、被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譽為“亞洲最高標準”的黃金峽魚類增殖放流站。“這些活蹦亂跳的魚兒都在黃金峽魚類增殖站里經過精心的養(yǎng)育,這里不光是魚類的生殖中心和婦產科,還是魚寶寶的‘月子會所’。”黃金峽魚類增殖站現場負責人郭俊楠介紹,魚類在一二號廠房產卵后,孵化成1至2厘米的魚苗,成魚后經野外仿生魚池馴化,放流漢江自然水體,可促進水域內自然魚類資源的有效恢復,這也是引漢濟渭工程生態(tài)環(huán)保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引漢濟渭工程全部建成后1411萬人受益
“引漢濟渭工程通過整個關中地區(qū)的供水網絡,供應到各個用戶,調來的水量并非補充地表河流徑流,而是主要用來改善關中地區(qū)工業(yè)和城市生活用水。”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劉國平介紹,待工程全部建成后,可支撐關中地區(qū)1.1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受益人口1411萬,同時將歸還原來被大量擠占的300-500萬畝耕地的農用水??稍黾游己尤朦S河水量年均6至7億立方米,通過水權置換,為陜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從黃河干流取水提供用水指標。
引漢濟渭工程連通漢江和渭河,是長江與黃河之間新增的“水脈”。工程全面建成后,引漢濟渭工程將成為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成為陜西水網的骨干脈絡,從而全面破解陜西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瓶頸制約,對將西安建設成輻射西北地區(qū)的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實現西安城市“北跨”發(fā)展,助力陜西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具有重大水資源支撐保障作用。(文/圖任童記者張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