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憲茗(右)在家中向大家講述她的筆記故事 受訪者供圖
□ 記者 趙婧 通訊員 秦東風
《醫(yī)療小常識》《用藥常識》《健康常識》《生活長壽常識》……
今年85歲的馮憲茗是一位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總醫(yī)院退休的藥劑師,擁有40本珍藏多年的“秘笈”——結合30多年工作實踐整理編輯的手抄筆記,詳細記錄了大量珍貴、實用的醫(yī)藥保健資料。
耄耋老人常懷一顆濟世助人之心,近兩年,面對反復肆虐的新冠病毒疫情,馮憲茗毅然選擇將凝聚著全部心血的筆記獻出,期待這些資料能夠派上用場。
1955年,馮憲茗考取北京衛(wèi)生學校藥劑學專業(yè)。1958年畢業(yè)后,她先后在北京航天211廠、711廠職工醫(yī)院做藥劑師。
1969年底,為支持我國三線建設事業(yè),馮憲茗與丈夫主動帶著家人,從首都北京遷移到位于秦嶺腹地的航天部067基地(現(xiàn)航天六院)紅光醫(yī)院(后改稱西安航天總醫(yī)院)工作。從配藥、發(fā)藥到能為醫(yī)生獨立提出用藥參考,她從一名普通的藥劑師成長為主管藥劑師,半夜值守為危重病人配藥、送藥是她的“家常便飯”。
工作嚴謹細致的馮憲茗不僅嚴把關藥品質量關,還能制作退熱散、胃酸合劑等常用合成藥劑,還常利用搜集的食療偏方為病患解除痛苦,以實際行動守護了幾代航天人的安康。
1992年退休后,馮憲茗訂閱了《健康文摘》《長壽與養(yǎng)生保健》《食療》等多種報刊雜志,利用休息時間摘抄和整理其中有益的重要資訊。
馮憲茗把抄寫筆記當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工作”,由于具有扎實的藥學理論基礎和豐富的醫(yī)學工作經驗,她對摘抄的內容并非“偏聽偏信”,而是采取“拿來主義”,特別是對一些老舊偏方,經過反復查驗,確保無誤才會進行記錄。為使筆記更科學全面,她還記錄了一些自己和丈夫在工作中積累的專業(yè)內容。
“這些筆記若能助益醫(yī)務工作者,發(fā)揮它應有的價值和作用,那將是我最大的欣慰。”馮憲茗說。工整、細致的手抄本是她對職業(yè)的敬畏與鐘愛,也是她的一份悠悠航天情。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