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咱家水果運到江蘇,路遠損耗大,光運費都高出一大截,咋賣的出去?”
“在網上批發(fā)農貨,啥時候能收回款呢?”
“上網直播賣水果,買流量不便宜,好鋼咋樣才能用在刀刃上?”
“都說種的不如賣的值,辛苦一年,都給中間商賺了,咋樣才能提高利潤呢?”
在近日剛剛結束的12場“互聯網+”咸陽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上,由陜西多個農業(yè)區(qū)縣趕來的生產者和合作社代表們積極參與,就農產品上網、出村銷售中遇到的一系列棘手問題一一發(fā)問。
提問背后,是疫情影響下,一個個辛苦勞作的農商戶所面臨的少渠道、銷售難、損耗大、運輸成本高、回款難、缺少流量關注等一系列令人焦心的現實問題。
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什么樣的模式才是適合我國廣大農村農產品銷售的常態(tài)化機制和模式?8月中旬,由咸陽市農業(yè)農村局及各縣、區(qū)農業(yè)農村局主辦,陜西中農厚樸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厚樸”)承辦的12場“互聯網+”咸陽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會落下帷幕。在西安電商協會以及10余家電商企業(yè)與各縣、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當地農戶、農業(yè)企業(yè)的會談中,一個扎根農村、鏈接兩端的特色農副產品線上撮合平臺——“e品中農”的B2B2C模式受到關注。
農產品上網 難在最初1公里
來自旬邑的果農王師傅是皺著眉頭趕來參會的。年逾六旬的他身材削瘦,皮膚黝黑,個子不太高,臉上爬滿皺紋。今年初,由于疫情封路,他種下的30萬斤蘋果壓在庫里滯銷。由于無法負擔高額的冷庫租金和運輸費用,他最終以不到成本的低價出手。
線上銷售有多重要?若在往年,這個問題并不算突出。事實上,對于王師傅這樣的普通農商戶而言,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賣給線下的農貿批發(fā)市場,或者來地頭收購的農產品經紀人。盡管利潤空間被中間商擠占壓縮,但快速出貨、回款也省去很多麻煩。
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得線上渠道變得迫切而必要。王師傅得知,通過網絡平臺,一些同行的蘋果被銷到長三角地區(qū),有的好果子甚至賣到了9顆蘋果128元的高價。而他的果子只能在本地賣到每斤2元。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57.78%消費者線上購買水果。盡管對于消費端來說直播帶貨已經相當普遍,但對于王師傅和他的老伙計而言,電子商務還是隔了一座山。
“年輕娃們在城里打工,老人們拿著手機翻來翻去,干著急。”王師傅吐槽,“走物流過路費高,路上損耗也大。咱一出貨幾十萬斤,沒有熟悉的渠道和倉儲的話,回款也是麻煩,這些都是現實困難。”
同時,長期依賴線下渠道、鮮少觸網的王師傅也不知如何承接。
王師傅曾要兒子做過在網上賣貨的準備,他認為,除了品控等環(huán)節(jié),還有幾個因素讓他耽擱了下來。“不管做電商的上游供貨商還是進駐平臺自己開店鋪,我們都沒什么錢可賺。”王師傅告訴記者,一個是電商收貨給出的價格太低,二是入駐電商平臺的成本太高。
“我平時賣3、4元一斤的果子,給到電商平臺價格可能就只有1元多一斤,壓價太狠,沒賺頭。”這讓王師傅很無奈。另外,入駐電商平臺要繳納高額費用,抬高了農商戶入駐傳統電商平臺的門檻,這是他不做電商的重要原因。
對此,來自涇陽的葡萄種植戶李大姐深有同感。38歲的李大姐早年在城市打拼,事業(yè)有成。6年前,她辭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屬于有知識的新農人。和王師傅專注于線下銷售相反,李大姐種植的有機葡萄更關注線上銷售。
在天貓和京東上,李大姐開了自己的網店。為了入駐平臺,李大姐還付出了很大的一筆費用。而大平臺要求預付的數十萬元保證金和技術費,使得李大姐更要背負成本增加的壓力。
此外,“咱對于拍攝技術和電商的數據、運營都不了解,請人拍個視頻一年又得花好幾萬。”李大姐說道。
高額成本大大壓縮了農商戶的利潤空間。因此,即便李大姐家的葡萄可以給國內某一線葡萄酒品牌供貨,但在網上,她的小店啟動卻少有關注,想要分流就需要繳納推廣費。
她說,這些年陸陸續(xù)續(xù)投入了三百萬。“引流打品牌了成本高,賺不到錢還有可能會虧錢。降低品質又沒人愿意買,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導致平臺80-90%的農商戶不賺錢。”李大姐感嘆道。
由“奮斗柿”到“馬欄紅” 平臺助推生鮮“爆款”
顯然,互聯網時代,面臨巨大的“數字鴻溝”,地處西北偏遠地區(qū)的中小種植戶、農商戶并不占有資源和技術優(yōu)勢。但國家消費扶貧、蘇陜協作的大政方針為他們帶來希望。
得益于蘇陜協作下,在江蘇搭建的供應鏈和銷售渠道,銷往全國的陜果屢屢創(chuàng)下“爆款”的佳績,多款“網紅”水果被評為“區(qū)域公共品牌”。例如入駐了“e品中農”磋商平臺的陜西涇陽的“奮斗柿”、咸陽的馬蘭紅蘋果和周至的獼猴桃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長期以來,陜西蘋果以優(yōu)良的品質聲名在外。但農產品又普遍存在“有品無優(yōu),有產無量,有量無價,難以追溯”的劣勢。而在“e品中農”電商平臺,近年來,乘著精準扶貧、蘇陜協作的東風,在江蘇多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推薦下,經過層層優(yōu)選把關的陜西生態(tài)農特產逐漸被長三角一帶的消費者所熟悉,因其瓜香果甜,逐漸占領市場,甚至一度成為網紅。來自咸陽的馬欄紅蘋果銷往蘇浙滬生鮮店、學校和商超后,9顆蘋果禮盒裝的可以賣到128元,依然還供不應求。
在淳化會場,在e品中農注冊的生鮮果商高產量告訴記者,“電商縮短了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可以讓農民更了解終端消費者的需求,倒逼生產端提質增效。”
早在5年前,高產量就注意到,下游分銷商和消費者對無污染的高品質健康農產品的升級需求,便決定從貨源生產端入手,打造出一款高品質獼猴桃品牌。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幾年來他先后向陜西周至、淳化等縣的農業(yè)合作社“定制”+流轉土地、生態(tài)種植的方式,引入“中醫(yī)農業(yè)”的綠色種植法,終于研發(fā)出口感好、無農殘的優(yōu)質獼猴桃,產品還通過了歐盟檢測標準。
經過e品中農平臺,高產量銷售的獼猴桃大多銷往江浙滬等地區(qū),向線上的京東、淘寶和江蘇多地的線下生鮮店同時供貨,連續(xù)兩年成為雙十一“爆款”,實現了“賣得好、種的值、吃得香”。
在涇陽會場,據云陽鎮(zhèn)關鴻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超介紹,“與e品中農平臺合作已經有兩年,是中農厚樸在太倉搭建的前置倉和物流體系,幫網紅果蔬“奮斗柿”在江蘇市場真真切切賣了個好價錢!
5年來,由于園區(qū)一直堅持使用蚯蚓糞改良和調節(jié)土壤,堅決不用化肥,不催熟、不打蠟、不使用膨大劑、不抹甜蜜素,產出的西紅柿逐漸建立口碑,打出了品牌,被稱作西紅柿界的“愛馬仕”,被賣到22個省,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
除了幾大線上平臺的銷售外,“奮斗柿”還通過e品中農,以每5斤58元的價格被銷往江浙滬的生鮮超市和便利店,楊超告訴記者,在e品中農,成熟的銷售渠道為奮斗柿帶來每個月12%的穩(wěn)定銷售額。
高產量認為,銷售佳績的取得還依賴于“e品中農”平臺產、供、銷一體化、品質可控、產品可追溯的供應鏈體系。由于平臺在江蘇的運營團隊的積極推廣,加上倉儲物流以及全程冷鏈供應配送,有效解決特色農產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鎖住”新鮮,降低損耗。
向農村中小種植戶共享前置倉和銷售渠道據悉,從8月4日至13日,由咸陽市農業(yè)農村局及各縣、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牽頭的參會者一行分別走訪了興平市、武功縣、涇陽縣、三原縣、禮泉縣、乾縣、永壽縣、彬州市、淳化縣、旬邑縣、長武縣、秦都區(qū)共計12個縣區(qū),就陜西特色農產品產銷撮合服務平臺——“e品中農”進行了上線宣講,并與各地生產者進行面對面地溝通。
“e品中農”相關負責人馬永生介紹,“e品中農”是基于“互聯網+”技術,撮合產銷雙方線上成交,線下配送的批量化農產品交易平臺。其主要服務對象是特定的特色農產品生產端和需求端。其生產端側重于服務特色農產品的小規(guī)模生產者,如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中小微農業(yè)企業(yè)、種養(yǎng)大戶等。需求端側重服務于對特色農產品需求穩(wěn)定的銷地經銷商和團購商,如商超、中小型生鮮店(含連鎖店)、企事業(yè)團餐、銷地電商等。通過“線上到線下”,“大量批發(fā)”的方式來保障農戶們的利益。
然而,要搭建撮合平臺并非易事,還需要從生產、加工、物流、銷售、金融等方面實現全鏈路貫通,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據馬永生介紹,在南方市場,借助“蘇陜消費扶貧協作”的力量,以中農厚樸為代表的一批優(yōu)質陜果企業(yè)已經開拓起成熟的B2B市場渠道。在江蘇,“e品中農”已完成2個(泰州、太倉)配送中心、3家自營店、3000余家零售網點的建設。以農特產品“互聯網+”運營、品牌建設、宣傳推介為配套,初步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發(fā)展。而研發(fā)該平臺的中農厚樸公司深耕陜西多年,大多工作人員就來自陜西農村,在農村地區(qū)有著深厚的人脈、土地、勞動力和生鮮產品資源,同時,對貧困農村懷有深厚的感情,搭建平臺可謂舉重若輕。
咸陽農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e品中農’撮合平臺的推出表示贊許,并希望更多的農村中小種植戶能夠分享到蘇陜協作消費扶貧的成果,通過該平臺提供的前置倉和銷售渠道,實現共享共贏。”
高效對接供應端 助力脫貧攻堅在會議現場,多位農商戶當即掃描了“e品中農”小程序,發(fā)現使用十分便捷,無需下載APP,就可以發(fā)布自己的產品信息,通過銷地網格化的布局,借助配套的倉儲物流體系完成產品買、賣所有流程,實現產地到銷地產品交易。
截止目前,完成入駐平臺的供應商已達百余家,供應農副產品種類超過三百種,平臺成交價遠比田間地頭收購價高30%左右,明顯提升了農戶們的收益。馬永生認為,“由渠道到平臺,‘e品中農’好比一條高速公路,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降低中間損耗,也降低了農戶開店門檻和銷售成本,同時覆蓋從產到銷整個鏈條,高效對接供應端,消除信息不對稱,可以大幅增加供應商效益。”
西安市電商協會會長趙其森認為,陜西是農業(yè)大省,出產豐富,除了蘋果獼猴桃,還有蟠桃、貝貝南瓜、辣椒、水果玉米、五谷雜糧、蜂蜜、茯茶、木耳干貨等,品質均屬上乘,但卻沒有“講出好故事”。“在營銷方面,我們打不出自己的品牌,好產品難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乘風破浪,更沒有得到其應有的價值,這是咸陽農副產品存在的普遍現象。”
趙其森說,“e品中農”平臺是我省農產品上行領域的模式創(chuàng)新,也反映出一群陜西農民企業(yè)家的初心。“希望有更多的陜西優(yōu)質農特產能夠入駐撮合平臺,通過平臺所凝聚的物流、倉儲、渠道、推廣和供應鏈等資源,幫助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助力脫貧攻堅,助推產業(yè)振興。”(文/大禹)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