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蘇亞紅 記者 劉菁)除夕那天,忙碌完一年的工作,他和妻子為新區(qū)的家里貼上了春聯,給孩子們換上了新衣,提上為父母和親戚們準備的禮物,一家4口高高興興地趕回老區(qū),準備與父母一起過年。
“劉主任,請你立即趕回委辦公室!”大年初一的早上,就在他為家人精心準備飯菜時,單位領導的電話讓他隨手拿起一個饃揣進兜里,顧不上與家人說明情況,趕到單位。
“我有緊急任務,你照顧好娃和老人!”自對追在他后面驚愕的妻子說了這句話離開家后,他已經十多天沒有回家。
他就是銅川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濤。
守好陣地,他這樣做……
面對嚴峻的疫情,劉濤認真執(zhí)行單位黨組會議決定,嚴格履行部門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快速制定了銅川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和工作安排。并每天收集匯總上報全市糧油市場和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監(jiān)測動態(tài)信息,及時掌握全市應急糧油儲備情況,為全市啟動應急預案提供決策參考基礎。
在委機關,劉濤對18個內設科室和8個下屬事業(yè)單位近百名干部職工開展“地毯式”摸排,建立疫情排查登記、干部居家隔離觀察體溫日監(jiān)測、外出旅游探親返銅人員活動監(jiān)測等多個防控工作臺賬,堅決做到不漏一人。為確保辦公環(huán)境安全,他帶頭為輪崗上班人員測量體溫、帶領干部為機關33個辦公室逐一進行病菌消殺,確??椑螜C關內部防控網。
此外,他堅持主動到社區(qū)報到并參加小區(qū)防控值守,與社區(qū)干部一道扎實開展出入登記、體溫監(jiān)測、人員摸排、衛(wèi)生消殺、政策宣傳等工作,盡己所能為社區(qū)、小區(qū)捐贈防控消殺物資。
物資保障,他這樣做……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為防控一線提供充實的防控物資保障是最關鍵、最緊迫的任務,也是最為艱難的任務。
為了給駐守在村組、社區(qū)防控人員提供必要的防控物資,劉濤一家一家敲開農貿市場閉門歇業(yè)的商鋪大門,懇求他們幫他“搜索”物資。這家2件、那家3件,風雪交加的天氣把他凍得清鼻直流,他蹲在商鋪門口給商戶打電話……
“啊,這怎么顯示的是湖北的號碼?”一個號碼顯示讓劉濤警惕起來。
“是的,我是湖北人,我近期沒有回過湖北,也沒有老家親戚來,但我們現在也不出門。唉,這大冷天你還為抗疫找物資,我去小區(qū)給說說,專門為你開一次門。”
此刻,這個湖北籍商戶的話溫暖了他,在商鋪門口一個多小時的等候,他終于“化緣式”地湊齊了10套軍用大衣和棉帽,第一時間送往“前線”。
“劉主任,我們需要口罩!”
“劉主任,快送消毒液過來!”
“劉主任,我們要的防護手套和酒精咋還沒到呀!”
“劉主任……”“劉主任……”
幾乎不分晝夜,隨時隨地,劉主任的電話都會傳來這樣、那樣的急迫需求。這讓他心急、心焦,恨不得自己就是電影中那些“軍火供應商”一樣,隨時隨刻就能采購到戰(zhàn)斗物資,馳援一線。
找關系、托熟人,不管白天黑夜,撥打電話、蹲守門店……通過各種渠道尋找物資貨源。今天收集百十個口罩,明天收集百十斤酒精……積少成多,終于為單位、包抓村組和社區(qū)成功購置到防護口罩3000余個、防護手套300只、醫(yī)用酒精300斤、消毒液300斤防護及生活物資,聯系落實應急帳篷2頂,而許多“糧草彈藥”是他開著私家車一趟一趟送到一線工作人員手中的。
后方馳援,他這樣做……
銅川市先后確診了8例新冠肺炎患者,他們都集中在定點醫(yī)院進行救治。劉主任又操心起醫(yī)用救援物資的保障。
他聯系到在外發(fā)展的銅川籍愛心人士,積極協(xié)調捐贈物資事項,又分批次接收從濱州、東營等地寄運來總價值約20萬元的N95防護口罩、一次性醫(yī)用防護口罩、進口醫(yī)用防護手套和次氯酸鈉消毒液等防控物資。
防控物資就是救命物資,必須第一時間送達??墒屑t十字會的車輛緊張派不出車,物資要及時送到市人民醫(yī)院等抗疫一線,時間緊迫,風險交加。大家開玩笑說,要離他遠點,他是最危險的。此刻,他選擇了“逆行”向前,開著私家車拉上防控物資直奔“最前線”。
愛心人士的捐贈帶動了全委干部職工獻愛心的行動。他在第一時間在單位微信工作群發(fā)布募捐倡議,收集大家愛心捐款2萬余元及時轉交給市紅十字會,支持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曾經在宜君縣堯生鎮(zhèn)思彌村駐村開展扶貧工作近3年,劉濤被評為全省優(yōu)秀第一書記。疫情發(fā)生后,他一直牽掛著那些與自己曾經朝夕相處的村組干部和鄉(xiāng)親們。打電話、發(fā)微信,時刻關心村里防控工作,鼓勵大家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自己出錢千方百計為村上籌集到價值1600多元的40斤增高濃縮消毒液、400個醫(yī)用防護口罩、200只防護手套等防疫物資。
正月初六那天下午,他擠出時間,特地把在原來任職時的“第一書記”紅色標識牌戴在胸前,驅車直奔140多公里之外的思彌村。一路上他顧不上吃一口飯、歇上一份鐘,通過了六、七個防控檢查站,一口氣把這些防控物資送到了村里。
在村口值守的干部群眾激動地說:“真沒想到呀,咱劉書記離開村里兩年多了,不但連年給村上爭取項目資金,在這危難之時,還想著咱鄉(xiāng)親們,真是雪中送碳!真是感激不盡呀!”
戰(zhàn)疫宣傳,他這樣做……
在單位黨組的統(tǒng)一領導和部署安排下,筑同心、暖人心、強信心、穩(wěn)民心,強化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的任務也落在了他劉濤的肩上。
他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推廣由銅川市發(fā)改委攜手京東云AI制作的“疫情助理”智能機器人咨詢平臺,向廣大市民和社區(qū)群眾免費提供24小時“進家庭、到個人”疫情線上咨詢服務,引導群眾在獲得科學指導防控的同時,避免盲目就醫(yī)交叉感染,緩解焦慮情緒。同時,廣泛宣傳抗疫防疫知識、抗疫成效、復工復產政策,做到了信息編輯發(fā)布“零時差、不過夜”。
在他的主導策劃下,委辦公室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抗擊疫情》《黨員先鋒》《抗疫故事》專欄,通過“疫”戰(zhàn)中那些感動的人、那些感動的事,大力弘揚發(fā)改干部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中的正能量,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面對家人,他這樣做……
“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呀?我想和你一起打籃球!”兒子在視頻里與他說。
自從正月十五那天,匆忙接回了妻子和孩子,他就沒能在家完整的待過一天。從早上忙起來到很晚才能回到家,兒子睡了,剛剛兩歲的女兒卻守在夜中哭鬧著等爸爸。
妻子是一位老師,受疫情影響,學校推遲開學,老師們通過網絡視頻教學??蓛蓚€孩子一天的管護,讓妻子也是忙得團團轉。妻子問他,誰的工作重要?他說,“都重要,可我的崗位職責更重要,需要我?guī)湍悖f話……”。看著疲憊而又可憐的他,妻子便又不忍心再計較什么,只好在夜深人靜的時侯去做自己的工作。
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住在老區(qū)。二十多天來,他只顧著忙碌抗擊疫情的事,卻沒能給父母主動打去一個電話,哪怕是問問安好。
而他對自己的關心,這位銅川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濤,更是“苛刻”。餓了隨便啃口饃、喝口水,有時泡包方便面對付一下,低血糖的他,累的眼前發(fā)黑,就在辦公室沙發(fā)上窩上一會,起來又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
復工復產,他這樣做……
“劉主任,我們要去項目工地,需要送消毒水。”
“劉主任,我們要去推進高爾塬村鹽銅合作幫扶項目,需要送口罩。”
“劉主任,下午6點之前要報你自己包抓的重點項目復開工推進情況……”
此時,劉濤安排好手頭的工作,轉身下樓,又繼續(xù)奔波在硬核物資保障、硬核復工復產的路上。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