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是一首歌,越唱越豪放,越唱越婉約;故鄉(xiāng)是一首詩,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故鄉(xiāng)是一壇陳年老酒,在心里擱置時間越久,味道越醇香;故鄉(xiāng)是一杯農(nóng)井綠茶,在心里泡的時間越長,味道越濃郁;故鄉(xiāng)是一部記憶片,在心里放映的次數(shù)越多,它的畫面越清晰。
故鄉(xiāng)地處陜北黃土高原黃河晉陜峽谷西岸7.5公里土石山區(qū),陜西榆林神府兩縣交界處,府谷南極。村民姓沈,居住山峁,故名沈家峁。
沈家峁居高臨下,四鄰溝壑,溝深壑闊,出則直墜峽底,入則攀崖越脊,其峰聳立,其石嵯峨,其崖峭剝,其路崎嶇,非故鄉(xiāng)人無以迂回攀爬。攀越了故鄉(xiāng)大溝再去考察晉陜峽谷的其它支流,就有一種“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覺。
北部大溝河,西東流向,于白云鄉(xiāng)注入黃河,全長50公里左右,溝深2公里上下,夾岸崇深、奇峰對決、懸崖峭壁、若傾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沿溝支流津通、合水盛溢、縈帶溝底、汩汩滔滔,遇兩石夾擊,破石下墜、水合成潭、深碧如黛,名“諸剎淹”。曾有兩人入潭探險,險喪生命,此后在無人敢入。入溝窺深悸魄,仰望長天一色,放聲空谷絕響,余音此起彼伏,俗稱“崖娃娃”。若逢暴雨,崩浪萬尋、懸流千丈、渾洪赑怒、鼓若山騰、浚波頹迭。歷睇其下者,無不驚魂落魄。然其故鄉(xiāng)人至鄉(xiāng)鎮(zhèn)縣城必經(jīng)之路。越此鴻溝,石磴逶迤,沿途九曲,遇小巖磊石就路,逢高崖扣石縫攀爬。我參加工作后,曾隨團登泰山、攀華山,周人無不畏其艱險,而我卻甚似故鄉(xiāng)舊路。
南部大水溝,亦西東流向,溝起神木瓦羅石路溝,綿延曲折,忽束忽散,于神木馬鎮(zhèn)葛富村輸入黃河,全長40公里前后,溝深2公里高低。南北層山,天巖云秀、地層淵源、左右壁立、懸空相峙,或侯岑阻徑、或回巖絕壁,一石墜下,滿溝俱響,聲宏如雷,震耳欲聾,凌空降源,惴栗之懼,危蹊斷徑,沿溝數(shù)津入注,綴流成河,溪水潺潺,河流湯湯。至楊家溝,北岸一泉水頹波漰注,出于一寺廟群宇之間,故叫龍泉,其廟宇為龍泉寺。遠處諸山屏峙,與龍泉崢嶸接勢。寺廟居半山,占地1平方公里左右,廟宇群立,古木參天,其為松柏,正殿椽瓦梁棟,臺壁欞陛,飛禽走獸,宏偉壯麗,內(nèi)塑玉皇大帝,高聳廟中,天兵天將,左右排列,金碧輝煌,羅列參差,東西兩壁彩繪奇絕,皆為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天神執(zhí)器,欲脫壁而出,或騰云駕霧、或騎馬射箭,猶如3D電影,令人毛骨悚懼,驚恐不于敢視。后經(jīng)文革,物謝時淪、凋毀殆盡。廟宇南部有一小山突兀而出,山上一小廟獨居,廟內(nèi)供奉青龍爺,廟為青龍廟,河對岸有戲樓,供青龍爺看戲。古廟會于每年古歷三月二十,后又添古歷七月初八,一年兩次廟會,各唱戲三天,周曹十多個村辦會,方圓幾十里人皆來參會,聚會萬人以上。古歷五月二十五日以后,若遇大旱,附近村民就抬青龍轎與青龍爺?shù)酱謇锲碛?,十分靈驗。青龍爺不見女人,六十年代初,一婦女擅自進入青龍廟看青龍爺,結(jié)果當天就在看戲中墜落三十多米高的懸崖下,所幸家人急忙向青龍爺許愿,此人被抬回家,靜養(yǎng)一段時間后,并無大礙。自此,青龍爺?shù)撵`氣廣為流傳。我實地考察后得知,原來是石崖上面是沙坡,集會時人們踩踏沙坡,在石崖底部堆起一個很大很高的沙丘,此人掉在沙丘上才幸免于難。但周圍的人們都說這是神靈保佑的結(jié)果。青龍廟平時一二僧照料優(yōu)伺,往來者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多為求神問卦者。
西部小溝河南北走向,起自神木欄桿堡崖堯上村,于我村北端注入大溝河,河流大約10公里。小溝河長寬均不比上述兩條大溝河,但溝深并不亞于其,而險峻卻更勝兩條大溝。河水亦不比大溝河,但湍急清澈,忽溪忽潭、忽瀑忽緩、忽隱忽現(xiàn)、忽啞忽鳴、變幻莫測,吾上中學時,操小路天天經(jīng)此溝,放學后回來,從大溝河進入小溝河溯流而進,不時愜意橫溢,仰望兩岸,飛突相向,石崖削刻,憑虛綴壁、巨壑矗峭、峰骨嶙峋,高聳峻拔,山頂崖中綠樹倒掛,綠茵繽紛。泉聲山色、往復創(chuàng)變、攢巒夾翠、涉目成賞。有兩巨石斜傾而洞,入洞暗黑,出洞敞亮,行一里入潭而泳、瀕瀑而沖、爽徹全身。再行5公里,于北岸躡磴而登,攀崖直上,至石級圪塄高處,四眺形勝、心曠神怡。我曾游浙江雁蕩山,猶入此境。
東部寨子溝,起自神木瓦羅大水溝寨子梁,于我村北端注入大溝河,長10公里左右。溝深2公里上下,兩岸山勢高聳,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徑崎嶇、人跡罕至。溝起處一泉水從淤泥中暴突,俗稱“帽花泉”。流泉淙淙,幽靚迥絕。行至柳林渠兩岸聳直,時有石峰懸峙,南北小溪破壁而出,水多懸流突穴,不由地中,鮮諳其源流者,其內(nèi)深峻屈曲,如夾堵墻。行至園子溝,一水轟然從空下墜,水墜石中,冰花玉屑,復不知從何流去,但見溝底河水濤濤。行至舊井溝,巖勢開張峭削,一水之瀑從崖巖頂部直瀉而下,水無所著,騰空飄蕩,頓令心目眩怖。行至園子峁,主河流水勢湍急,拾級而瀉、震撼不休。石峰夾道而起、嵌空玲瓏、逆懸欹裂,蜃云不足喻其巧。奇峰宛轉(zhuǎn)、轉(zhuǎn)一隙復攢一峒,透一竅更露一奇,至獅象龍蛇夾道而起,與人爭路,恍惚夢中曾從三島經(jīng)行,非復人世所遘。山下石巖,形皆奇詭,若垂首引項,佝僂比肩,種種怪異,窈窕如巖云,宏闊似偉岸,如此風姿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看。
四條大溝將村莊切割成南北長5公里,東西寬1公里的條形山脈,再加上東坡溝、井岔溝、龍王溝、柳林渠溝、園子溝、雞峁溝、舊井溝、園子峁溝、小石坡溝等10條溝從山脊分向兩邊流入小溝河和寨子溝。雖說小溝,其實溝深也在1公里以上,最深處可達2公里。而且都是石溝。溝底都有水,但山高用不上,看來故鄉(xiāng)的水是用來觀賞的,非農(nóng)用也。只有井岔溝的水出自溝掌,供全村人畜飲用,但過去都是人挑畜駝,路遠崎嶇,苦不堪言。到上世紀90年代才建起抽水站,全村人飲上自來水。
四條大溝和十幾條小溝將村莊雕刻成一條蠕動著的巨龍,龍脊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大路,南高北低,總面積5平方公里,石山戴土帽,膠泥夾石砲,所有耕地加起來不足500畝,而且支離破碎,絕大多數(shù)為25°以上的陡坡地。故鄉(xiāng)300多人居住在前后坬,中間還有一道梁,出入不是上山就是下溝,與鄰村之間直徑距離并不遙遠,比如與奧家梁村、張家峁村,人站在山圪梁上可以拉話,但一翻溝就是三四公里。故鄉(xiāng)人祖祖輩輩就生活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但他們未曾想到過離開這里,一直苦熬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溫飽問題才總算解決。
兒時,村里有位老人,名叫沈村前,我們管它叫村前爺爺。村前爺爺中等身材,一雙濃眉大眼,一張超大嘴巴,兩腮大胡子。長大后,我在府谷文廟第一次看到孔子塑像,誤以為他就是我的村前爺爺??梢姶迩盃敔斉c孔子多么相像。村前爺爺出身貧寒,一字不識。但他是我們村的故事大王。原因就在于他十幾歲就外出流浪,走南闖北,最遠到過山西太原。據(jù)說他講的故事就是從太原街頭的說書攤上聽來的。也有人說,他特別喜歡看戲,但愛看戲的人很多,唯獨他記得那么清晰、那么準確、那么完整。連人物之間的對話都記得清清楚楚,實在令人費解。
村前爺爺沒文化,但他講故事卻是情感清晰雋永而不失凝重,語言流暢綺麗而富有張力,描述細膩感人又蘊含真情,哲思通達深邃且情理并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度龂萘x》《西游記》《楊家將》,特別是《穆桂英掛帥》,他都講得有板有眼,頭頭是道,讓人聽的如癡如醉,回味無窮。那時的故鄉(xiāng)一直生活在溫飽線以下,饑寒交迫,僅有的一點糧食,人們還要留著大忙季節(jié)用來貼補體能,冬天人們不只吞糠咽菜,而且還得最大限度節(jié)衣縮食,往往是一顆小米拌幾葉腌菜,飯稀的除過菜后全是水,一般情況下,人們吃了上頓很難等上下頓,更別提文化生活了。然而村前爺爺?shù)墓适虑?yōu)雅了人們的生活,活躍了人們情緒,添飽了人們胃胄。因為他講的故事就是故鄉(xiāng)人精神生活的文化大餐、知識盛宴、心靈畫卷。每年冬寒,全村人都自發(fā)地集中到院落的某個向陽處,聆聽村前爺爺?shù)墓适?。白天戶外講,晚上家里講,村前爺爺?shù)秸l家里,人們也不約而同去往誰家,困苦難熬的日子就這樣被村前爺爺?shù)墓适鲁冗^去了。我的啟蒙教育就是從那時開啟的。連同我的煙齡長、煙癮大也是從他那里學來的。因為當時的我誤以為煙癮大才能學問大,所以早早地就偷偷開始抽煙。
最令我出神入化,激動不已,百思不得其解的,倒不是那些大部正書故事。而是他講的本村的故事。當然大部正書也常常令我回味無窮,久久難以忘懷。
村前爺爺講故事很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首先將自己用沙棗樹枝做成的三尺長大 煙斗一揮,便開始提問道:為什么咱們村那么多的地名都與龍有關呢?比如龍嘴峁、龍爪梁、龍王溝,還修了龍王廟,附近還有龍泉寺。這一問,大家目瞪口呆,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他那里,迫不及待地等待答案的到來。這時,他娓娓道來。
故鄉(xiāng)很早以前居住在舊舍科。那時多是湖泊,一下雨,莊稼村子全被洪水淹沒。龍王爺不讓故鄉(xiāng)的祖先生活。黃帝知道后,親自來故鄉(xiāng)視察。這就是“官道峁”的來歷。沒有出官的地方居然會有官道,原來是黃帝來過這里。黃帝來后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反映了這一情況。玉皇大帝派河伯疏散這里的水害。于是湖泊消散,龍身顯現(xiàn),水流溝底,再無水害。與此同時玉皇大帝又下發(fā)天條,沒有雷公傳達他的旨意,龍王不得擅自降雨,這就是“天上雷公抖,地上龍王吼”的來歷。小時候一遇響雷打閃,大雨瓢潑,各大溝小溝連同黃河泛濫,響聲震天,令人毛骨悚悸。
村前爺爺這么一講,順著他的煙斗的比劃,一條巨龍原形畢露在人民們眼前,而且龍頭龍嘴龍鼻子龍眼龍身龍爪龍尾一應俱全。一個小山村居然和中華文明史聯(lián)在一起,而且還和黃帝牽連,許多地名被他一講,都有了來歷,這使我大吃一驚。原來故鄉(xiāng)居然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
事實究竟怎樣?他是從哪里獲得這些信息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但歷史古籍現(xiàn)代考古研究都佐證了這一事實。從地質(zhì)嬗變意義上講,地質(zhì)勘探結(jié)果證明,大約在5億年前,故鄉(xiāng)還是一派汪洋水域。由于地殼運動,鄂爾多斯地臺被徐徐抬起成為陸地,時隔幾億年后,地表下沉,成為山相澤國、碧水藍天的如畫世界。1億年后地殼再次運動,故鄉(xiāng)周邊的山西臺地,六盤山和秦嶺山脈抬起,故鄉(xiāng)又成為汪洋世界,令人稱之為“陜北湖。”又過幾千萬年,地殼運動之際,陜北地帶升高,湖水干涸,最后成為陸地。從人類演進意義上講,近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距今4500年左右石峁石城遺址和寨山寨梁寨峁城市群石城遺址,就在故鄉(xiāng)的南北兩側(cè),距故鄉(xiāng)均為20公里左右,黃帝從黃都石峁出發(fā)到寨山寨梁寨峁視察,路過這里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且故鄉(xiāng)就在黃帝活動的中心區(qū)域。從古籍記載中搜尋,《山海經(jīng)》《括地圖》《穆天子傳》《河圖》《龍馬圖》《淮南子》《國語》《水經(jīng)注》對故鄉(xiāng)一帶都有記載,而且與村前爺爺講的都相暗合??蛇@一切都是新近地質(zhì)勘探和考古發(fā)掘研究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即就是古籍記載,也是我近年來閱讀所獲。而一個一字不識的老人,他怎么會知道這些呢?
還比如他講到,故鄉(xiāng)人歷來長壽。這又是為什么呢?他的講釋是,河伯治水時,將一只烏龜扔在這里。確實,村子對面的石辿極象一只大烏龜,辿首是烏龜頭,中間圓圓的大土丘是烏龜蓋。由于它的存在故鄉(xiāng)人才會長壽。真是這樣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據(jù)他講,故鄉(xiāng)人歷來腦子靈、素質(zhì)高,就是因為得了龍脈。故鄉(xiāng)人都是龍子龍孫,他經(jīng)常講到的一個大賢人叫沈成瑜,他所講的有關故鄉(xiāng)的故事,都是沈成瑜講給他的。在故鄉(xiāng)遠近幾十里發(fā)生的矛盾糾紛都要請沈成瑜去解決。沈成瑜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而且都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沈成瑜有七個兒子,其妻子非常賢慧,每天早上給沈成瑜蒸一個軟糜子窩窩和三顆紅棗,而她和孩子們都是吞糠咽菜。從歷史到現(xiàn)在故鄉(xiāng)共有六大門戶,沈成瑜的后代占總?cè)丝诘囊话胍陨希枢l(xiāng)之所以和睦相處,與沈成瑜及其后代有很大關系。因為他們從不以強凌弱,以多壓少,以眾欺孤。
據(jù)村前爺爺講,黃帝來故鄉(xiāng)時,故鄉(xiāng)人與黃帝討要家譜,黃帝隨手抓起筆硯在一塊大石頭上為故鄉(xiāng)賜譜三十二字,賜后將硯臺扔到對面的遲家峁山上。到現(xiàn)在遲家峁山頂上,懸突出一塊碩大石頭,若墮返綴,與硯臺形象逼真,而且處在大溝河北岸,與官道峁正對。那三十二字是什么呢?村前爺爺說,前面的他不記得了,只記住最后一句是“大學子道禮儀軒轅。”這八個字就是八輩?!洞髮W》是中華經(jīng)典,其“格物、致知、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來被認為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子道”是古中華文明的指導思想。“禮儀”是中華文明的傳教方式,“軒轅”即黃帝,這在我國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在我的記憶里,祖輩們大都不識字,怎么會有如此深明大義的家譜,它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真是黃帝所賜嗎?這些都無從考查。我所知道的是,按照族譜,我這一輩在“禮”字上。村前爺爺講,按故鄉(xiāng)族譜,到“子”字輩就開始出官,而且越出越大,到“軒轅”輩就要出大人物了。那為什么沒有出大人物呢?村前爺爺講,這是因為故鄉(xiāng)人擅自將“道”字,改為“步”字,這一改阻斷了龍脈,不但影響他們那一輩而且還要影響上下各一輩。說來也真奇怪,故鄉(xiāng)祖祖輩輩確實沒有出過當官的,到了“子”“步”輩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故鄉(xiāng)有十幾人參加工農(nóng)紅軍,還有一人是抗戰(zhàn)時期參加國民黨軍隊,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又參加了工農(nóng)紅軍,他們出生入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以及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一人當上營教導員,一人當上連長,一人當上排長,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的。其中教導員在延安見過毛主席,聆聽過周副主席的報告,連長被稱為長勝連子,排長也很有名氣,他們當時都處在上升通道上。但到解放戰(zhàn)爭結(jié)束時,他們響應黨的號召回家務農(nóng),而他們的下屬、士兵,凡留在部隊的,后來卻當上大官。村前爺爺講,這都是因為把“道”字改成“步”字所造成的。正當故鄉(xiāng)人都為此灰心喪氣之時,村前爺爺又說,不要緊,他們的后代還會好起來的,真是一語成讖。老紅軍們的后代都很出彩,他們的兒子或?qū)O子,有的當上了教師,有的當上了醫(yī)生,有的當上了職工,有的當上了公務員還被提拔為領導干部,在他們中有最早畢業(yè)的大學生,也有全村第一的研究生,使故鄉(xiāng)成為周圍幾十里公職人員和國企人員最多的村莊,為故鄉(xiāng)爭得了榮譽。這都應驗了村前爺爺?shù)念A言。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植根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是集體人格的沉淀,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多少年來,村前爺爺?shù)墓适乱阎哺诠枢l(xiāng)人的內(nèi)心。艱苦奮斗已成為故鄉(xiāng)人無需提醒的自覺,公道正派已成為故鄉(xiāng)人的集體人格,村規(guī)民約已成為故鄉(xiāng)人約束自身修養(yǎng)的根本法則。這樣的文化背景滋養(yǎng)著一代代的故鄉(xiāng)人心靈,再加上極差的自然條件淬煉了故鄉(xiāng)人的意志,歷練了故鄉(xiāng)人的品格,鍛煉了故鄉(xiāng)人的體魄,正像《菜根譚》講的“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jié)厲行而不覺。”人處在逆境中,周圍的困難推著你不停奮進。故鄉(xiāng)人堅信“唯天下至誠,方能經(jīng)綸天下之大經(jīng),立天下之大本。”堅信誠信是做人的根本,無論是在家務農(nóng)的,還是在外工作的,亦或是出外打工的,甚至當上了民營企業(yè)家,他們都是誠實守信者。故鄉(xiāng)人從不坑蒙拐騙,也從不失信于人,正是這樣一種操守,贏得了社會廣泛認可。看病的、求學的、用工的都想找故鄉(xiāng)人。真是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使我疑惑的有兩點,一是故鄉(xiāng)人如此努力,卻遲遲不出大人物呢?二是村前爺爺講到的,故鄉(xiāng)將來會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山莊,屆時全國各地的人都將來這里參觀,因為這里有龍脈、有官道、有帝氣、還有青龍爺。這話我們當時聽了,就覺得莫名其妙,簡直是匪夷所思,荒唐至極。但村前爺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里出入有鴻儒,往來有黃帝。屆時一定會應驗。
正當我為村前爺爺?shù)念A料感到無可奈何花落去,眼前出現(xiàn)了似曾相識燕歸來。故鄉(xiāng)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我們的晚輩,他們有的考上西交大,有的考上西工大附中,這不孕育著將來的大人物嗎?我深切靜候故鄉(xiāng)早出多出大人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我又聽說,近年來故鄉(xiāng)出現(xiàn)了一股“官道熱”,孩子們或升學考試或招工招干應聘,或工作后晉升,都事先回故鄉(xiāng)“官道”上走一走,現(xiàn)在的故鄉(xiāng)已修通了水泥路,汽車進出很方便,不只本村人,連外地人也要去“官道”上走一次,俱說非常靈驗。這當然是唯心主義了,但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有了暗示作用,人會超常發(fā)揮。
村前爺爺早已作古,我也年近古稀,早已退休。但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前些年有幸回故鄉(xiāng)走了一次,到村前爺爺墳塋祭奠,突然想起白居易《夢微子》中寫到的“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嘆人生易老,歲月蹉跎,有一種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的感慨?,F(xiàn)在的故鄉(xiāng),確實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光山禿嶺全變成萬木蔥蘢,綠茵繽紛的錦繡山鄉(xiāng),原因是改革開放后,故鄉(xiāng)人都去城里打工,村里只有少數(shù)留守老人,大部分土地都退耕還林,這是古老村莊的涅槃,也是美麗故鄉(xiāng)的新生。大榆樹枯萎,漫山遍野的中小榆樹連同掛滿果實的花果樹蓬勃興起,草長鶯飛,鳥語花香,山丹丹花開滿山坡。行走在故鄉(xiāng)的山水間,或像黃山、廬山,或像華山、泰山,亦或像雁蕩山、天臺山、恒山、嵩山、武夷山。噫!一個偏避貧窮的小山莊,竟會變成如此美麗的詩意仙境?真是“人生若此如初見,何事秋分悲畫扇。”
故鄉(xiāng)人愛講理會講理本是好事,但講理一旦范化,無節(jié)制,就會走向反面。常言道,有理有利有節(jié)。毫無節(jié)制的講理,有時會傷害他人。事實上周圍村莊的村民,鄉(xiāng)政府的干部對故鄉(xiāng)人就有不同看法,但我深知他們是受傳統(tǒng)的影響,把講理范化擴大化了。其實故鄉(xiāng)人心底非常善良,如果能將說話方式改善一些,不要鉆牛角一根筋講死理,就會取得社會的認可,甚至得到好評。
故鄉(xiāng)是我們鄉(xiāng)愁的根脈,故鄉(xiāng)是我們記憶的家園。故鄉(xiāng)見證著我們的成長,故鄉(xiāng)記錄著我們的奮斗。在外游子視故鄉(xiāng)為母親,是因為故鄉(xiāng)的養(yǎng)育之恩,不改鄉(xiāng)音的兒女是因為故鄉(xiāng)的磁場。濃濃鄉(xiāng)情,悠悠懷念,誰也割不斷那綿綿的故鄉(xiāng)情,愛故鄉(xiāng)沒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因為故鄉(xiāng)有我們的根。正所謂“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xiāng)。”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