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閣亭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22歲的吳佩孚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次年,一心向?qū)W的吳佩孚游學至濟南,渴望考取更高功名,從而飛黃騰達。途中遇山東郵政監(jiān)督在家中唱堂會戲,吳佩孚與主人素昧平生,卻闖進門去蹭戲看,遇到阻攔后便大打出手,在堂會外加演了一場“武戲”。當時中國的郵政被法國人包辦,郵政監(jiān)督憑借洋人的勢力橫行鄉(xiāng)里,不但老百姓無人敢惹,就是地方官吏也要仰他的鼻息。吳佩孚“導演”的這場“戲”,讓地方官的心立馬揪了起來,認為吳佩孚給他們?nèi)橇舜蟮?,擔心受到牽連,于是革掉吳佩孚的功名并對他進行通緝。
文人做不成了,為了避禍,吳佩孚只身逃到北京,靠占卦算命來維持生活。
1898年,淮軍聶士成部因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傷亡慘重,奉命到各處招兵,于是,吳佩孚到天津應募入帳。自此,他的人生理念由酸腐的“筆桿子里出功名”變成了硬氣的“槍桿子里出大爺”。
1903年,吳佩孚報考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業(yè)一年,畢業(yè)后分配到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旋即被袁世凱派任日方間諜。當時正值日俄在中國東北交戰(zhàn),吳佩孚參加日軍的諜報活動后,曾被俄國人抓住。兩個俄軍士兵押解他乘火車轉(zhuǎn)往哈爾濱,準備審訊后執(zhí)行死刑。在火車上,吳佩孚冷眼旁觀這兩個俄軍士兵,發(fā)現(xiàn)他倆的煙癮極大,卻又非常吝嗇,靈機一動,買了一大堆香煙放在桌子上,誘發(fā)他們的煙癮。那兩個“老毛子”直盯盯地看著桌子上的香煙,看得眼睛恨不得噴出火來。途經(jīng)亂石山時,吳佩孚做手勢要上廁所,兩個“老毛子”一心惦記著那堆香煙,誰也不愿跟著去,于是揮手叫吳自己去。吳佩孚心中暗喜,從容走過車廂,回頭望去,他倆正在那里大過煙癮,頭頂冒起團團煙霧。吳佩孚走到車門口,拉開車門,縱身一躍,接連幾個翻滾,站起身來,毫發(fā)無損,再抬眼一看,火車已呼嘯而去。
此后,吳佩孚在軍閥中捭闔縱橫、扶搖直上。他雖身居高位,生活卻很樸素,常常身穿舊灰布軍衣,腳著青布鞋。與那些身穿金線軍裝、腳蹬烏亮牛皮靴的軍官相比,相形見絀。這位十分自律的軍閥首領曾在1932年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掛在客廳,以明心跡。對聯(lián)這樣寫道: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后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zhèn)€解甲歸田
吳佩孚的“四不”——不納妾、不積金錢、不出洋、不走租界,深刻地體現(xiàn)了他的倔強個性。關于這“四不”原則中的“不納妾”,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據(jù)說,當年德國駐華公使的千金露娜小姐正值妙齡,對吳大帥萬分崇拜、無限仰慕,無奈相思無門。但到底是洋妞,露娜小姐對情愛之事毫不遮掩,徑直寫信向吳大帥求婚。然而吳佩孚不識德文,便吩咐秘書譯出呈上,那情書便成了公函。吳佩孚看完之后,依例揮毫批示:“老妻尚在!”
也是因為吳佩孚“四不”原則中的“不走租界”,使他離奇地結(jié)束了一生。
1939年,吳佩孚已65歲,但身體依然健壯。有一次,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德國醫(yī)生建議他到德國租界醫(yī)院進行治療,但吳佩孚曾經(jīng)發(fā)誓“終身不踏租界”,因此斷然拒絕。日本特務芳太郎乘此機會給吳佩孚介紹了一個日本醫(yī)生,天天上門為他治療,最后吳佩孚竟莫名其妙地得了敗血癥,不久蹊蹺辭世。據(jù)說,是日本人看吳佩孚不肯聽從他們的話,拒絕與汪精衛(wèi)合作組建傀儡政權,因此在治病過程中害死了他。
這位秀才出身的儒將曾經(jīng)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中國人。1924年9月8日,《時代》周刊的封面上,50歲的吳佩孚肖像赫然在目,照片下面有兩行說明文字:“吳將軍,中國最強者。”
編輯: 魏丹丹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