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帥
“中秋到,中秋到,家家團圓人歡笑。”小時候,每當聽到別的小伙伴說起這首關于中秋節(jié)的童謠,我心里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我不明白,別人家過中秋節(jié)都能團圓,為何偏偏我家的中秋節(jié)父親總要在外面過?
后來,我才知道,父親是一位負責修建水電站的水利工作者。他們一個工程干下來,十月八月尋常,三年兩載也并不新鮮,這樣的工作性質注定了父親只能舍家守業(yè),與親人聚少離多。
1984年的中秋節(jié)前夕,母親收到了父親的來信,信中說他們在湖北的工期即將結束,他要回家陪我們過中秋節(jié)。聽說父親要回家過中秋節(jié),哥哥激動得一下把我抱了起來,姐姐的臉上也很快綻開了一朵花。母親表面上挺平靜,但我們誰都看得出,母親比我們更盼著父親回來,要不為啥得知父親即將回來的消息,母親連做飯都哼著小曲呢?
中秋節(jié)那天,姐姐和哥哥從早晨就一次次去村口張望,卻始終不見父親的人影。后來,天漸漸黑了,院子里的絲瓜架下,懂事的姐姐和哥哥擺好了月餅和瓜果梨桃。隨后,他倆又抱著一線希望去村口迎接父親。那天,我記得姐姐是哭著回來的,哥哥眼圈也是紅的,母親哄了姐姐,又安撫哥哥,可我明顯看到,母親的臉上同樣寫滿了不安。在那個通信尚不發(fā)達的年代,除了等待,除了焦灼,還能有什么辦法呢?絲瓜架下的月餅落寞地躺在那里,母親勸了半天,除了我,姐姐和哥哥都沒有伸手去拿。夜深了,我咬著手里的最后一口月餅睡著了。轉天早晨醒來,母親的眼睛腫得厲害。我猜,母親一定擔心父親,整夜未眠。
轉天中午,父親總算背著大包小包回了家。原來,由于列車晚點,父親到達北京時已經錯過了回家鄉(xiāng)的長途車,只得在北京暫住一夜??吹礁赣H平安回來,我們興奮得圍著父親一刻都不想離開。而且,更讓我們驚喜的是,父親還帶回了好幾斤北京傳統(tǒng)的“自來紅”月餅,中秋節(jié)過后,人家商店降價銷售,父親一高興,就多買了一些。
農歷“八月十六”的晚上,月亮早早地升上了夜空。我們全家人圍坐在絲瓜架下,一邊賞月,一邊大口吃著父親帶回的北京月餅,別提多開心了。父親把我摟在懷里,高興地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咱們家今天過中秋,再合適不過了啊……”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