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沙窩紅軍舊址
□ 郭松林
在秦嶺腹地的佛坪縣長角壩鎮(zhèn)沙窩村,有一處翠林環(huán)繞的院落,這不是普通的院落,而是一個有紅軍故事的院落。上世紀30年代,紅25軍和紅74師路經佛坪時,先后在這里停留過。這個院落還曾是紅25軍軍部所在地,吳煥先、程子華、徐海東等紅軍首長都曾在這里落腳。
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時期,佛坪縣是多路紅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張國燾、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程子華、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鄭位三、陳先瑞率領的紅74師等隊伍,都在佛坪境內活動過。紅軍三次解放佛坪縣城,四度經過長角壩鎮(zhèn)的沙窩村,因而沙窩村留下的紅軍遺跡最多,主要集中在村民程禮友、孔繁德所住的院落。這處院落三面環(huán)山,林密疊嶂,比較隱蔽。在住房的土墻上,曾留有“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給窮人耕種”“紅軍是窮人的軍隊”等紅軍標語,落款是“紅25軍政治部”。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曾是紅25軍政治部宣傳科長,據(jù)他回憶,紅25軍一路西征,在佛坪沙窩、洋縣華陽和留壩西河口休整過。當時,他和紅軍宣傳隊在沿途的山崖、村莊、院落,都寫有不少紅軍標語。
在長角壩鎮(zhèn),至今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紅軍故事。1935年3月,長角壩鎮(zhèn)沙窩村民蔡略荃上山打柴,在一個巖洞里發(fā)現(xiàn)了一名紅軍戰(zhàn)士,其腿部受傷、紅腫化膿、行動困難,身旁僅有一小袋炒面。懂中草藥的蔡略荃沒有把發(fā)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的事告訴任何人,而是借口每天上山打柴,采草藥幫他治傷,送飯菜給他吃。原來這位紅軍戰(zhàn)士名叫孫少發(fā),因為負傷掉了隊,就藏身于山洞。在蔡略荃精心照料下,孫少發(fā)終于康復,并拜蔡略荃為兄長,后來在沙窩村安了家。1950年,孫少發(fā)把獨生兒子孫可山送到了部隊。孫可山繼承父輩的紅軍傳統(tǒng),在部隊吃苦肯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退伍回鄉(xiāng)后擔任沙窩大隊黨支部書記。孫少發(fā)還給孫子取名孫傳軍,寓意是不忘初心,把紅軍光榮傳統(tǒng)代代傳下去。
田祥璧是長角壩鎮(zhèn)沙壩村白皮紅心的保長,也曾救護過一位紅軍戰(zhàn)士。當年,紅25軍經過這里去攻打袁家莊(佛坪縣城)。一天,村里的一名獵戶隊(國民黨的基層民兵組織)隊員,抓到了一名掉隊的紅軍戰(zhàn)士,捆綁著押到田祥璧面前,準備去縣城邀功請賞。田祥璧說紅軍去打袁家莊了,你抓了人家的兵,不是找死嗎?便拿出一塊銀元給這位隊員,讓他放了這位紅軍戰(zhàn)士。當時一塊銀元很值錢,可以買幾頭羊。等這位獵戶隊員歡喜離去后,田祥璧趕緊給紅軍戰(zhàn)士松綁,并煮了一鍋洋芋包谷飯讓紅軍戰(zhàn)士吃,還拿了20個煮雞蛋給他,讓他趕緊去追趕部隊。1952年,一位解放軍師級干部曾給佛坪縣政府寄來一封信,講述了自己當年被村民救護的事,請求當?shù)卣畬ふ液驼疹欉@位救命恩人。原來這位紅軍戰(zhàn)士離開沙壩村后,追趕上了部隊,成長為解放軍將領,人們這才知道田祥璧救過一位紅軍戰(zhàn)士的事情。
呂仁富是長角壩鎮(zhèn)兩河口老黨支部書記,他的父親呂洪祿就是一名老紅軍。呂洪祿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大約在1935年春季,他和弟弟隨紅軍來到佛坪境內,因重病不能跟隨部隊行軍,就留在了長角壩鎮(zhèn)。弟弟含著淚水告別了哥哥,讓他好好活著,說革命勝利后來這里找他。舉目無親的呂洪祿被村民們照顧得很好,大家輪流為他送飯、治病。呂洪祿病好后就留下了。二道溝村陳吉強的母親看呂洪祿勤快、樸實,就招他做了上門女婿,呂洪祿婚后育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就是呂仁富。呂仁富說,父親的左眼上邊有一道疤,是與敵人作戰(zhàn)時被子彈擦傷留下的。父親生前告訴他,當時老家六安和紅軍一起走的人很多,他們開始還在鄂豫皖一帶活動,后來因為國民黨圍剿,紅25軍撤離鄂豫皖,一路邊打邊走來到了佛坪。解放后,呂洪祿曾給老家去過信,可家里已經沒有什么親人了,就連和他一塊當紅軍的弟弟也渺無音訊,估計是在戰(zhàn)斗中犧牲了。
如今,佛坪縣已將沙窩村這處紅軍舊址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建有紅軍廣場和紅軍雕塑,恢復了程子華、徐海東住所及陳列室。長角壩鎮(zhèn)黨委還在這里建起業(yè)余黨校,通過現(xiàn)場教學,培訓鎮(zhèn)村黨員干部。近年來,外地來這里的游客也越來越多,山清水秀的沙窩村不僅有秦嶺四寶,而且還有紅軍舊址。沙窩村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開發(fā)生態(tài)和紅色旅游,整修道路、硬化路面,還在附近新建了移民小區(qū),興辦民宿接待游客。昔日的窮沙窩依托青山綠水和紅色旅游,帶動了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已成為佛坪縣率先脫貧的村莊。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