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隱患、提升綠色出行效率,延安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專班以延安大學為試點,率先探索“智能充換電一體化”服務模式,通過政校企協(xié)同、技術賦能、資源共享,構建安全便捷的校園充換電服務體系,為全市推廣充換電新模式積累經驗。
政校企聯(lián)動構建智能網絡。市專班協(xié)調相關部門,由延安大學聯(lián)合中國鐵塔延安分公司投入300 余萬元,在校園內建成6個智能充換電柜站點,覆蓋教學區(qū)、宿舍區(qū)、食堂等核心區(qū)域,確保“5分鐘換電路徑全覆蓋”。采用“插換一體”智能電池,支持掃碼 3 秒快速換電;充電柜內置溫控、煙感、自動滅火裝置,實時聯(lián)網監(jiān)管平臺,遇異常情況秒級預警響應。延安大學后勤部門與鐵塔公司共同組建運維專班,配備6名專業(yè)巡檢員,確保24小時服務不間斷。
共享模式提升資源效能。中國鐵塔延安分公司按“師生 30:1”比例,試點投放 420 輛共享電動自行車,全部搭載標準化智能電池,與充換電柜無縫適配。推行“分時計價”模式(0.5 元/10分鐘),通過“鐵塔換電”APP 實現(xiàn)“一鍵掃碼、跨柜取還”,校內累計注冊用戶超 1.5 萬人,日均換電量達 500 次。數據管理平臺同步動態(tài)監(jiān)測電池健康度、車輛使用率,對低電量車輛自動調度至最近充換電站,換電資源利用率提升至 60%以上。
創(chuàng)新機制筑牢安全防線。延安大學嚴格校內路面管控,在校園內僅允許使用共享單車及登記在冊的合規(guī)個人電動自行車,杜絕“超標”車輛入校,源頭壓降安全風險。將違規(guī)充電(如私拆電池入室)納入校園信用評價體系,與師生評獎評優(yōu)掛鉤,強化個人用車行為約束。聯(lián)合市消防救援支隊開展“電池熱失控”模擬演練,建立“校方-企業(yè)-消防”三級應急聯(lián)動機制。
市專班將繼續(xù)依托高校站點,向周邊3公里內社區(qū)延伸,加快充換電柜投放,通過“小切口”改革賦能城市綠色安全出行“大場景”,為全域推廣共享換電模式提供新范式。(延安市電動自行車政治專班)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