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早春的氣息,西安各領域迅速從“節(jié)日狀態(tài)”切換成“奔跑模式”:西延高鐵全線隧道貫通,重點工程全面推進,高??蒲腥〉弥卮蟪晒?,體育惠民電子消費券向市民發(fā)放……千年古都奏響新春奮進曲,干勁拉“滿格”追趕春光!
重點項目全速推進
2月13日,西延高鐵銅川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陜北革命老區(qū)首條高鐵——西延高鐵全線隧道貫通。
新華社文章介紹說,西延高鐵全線共有隧道47座,約169.3公里;橋梁66座,約105.5公里;橋隧比達92%……銅川隧道是全線重難點工程。
人民網報道對此點評:西延高鐵建設進入開年“加速度”。
《光明日報》報道稱,西延高鐵線路全長約299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2.5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
2月15日,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推出報道《一批重點工程全面推進向“綠”而行 奮力書寫美麗中國“綠色答卷”》,聚焦已經進入攻堅階段的陜北至關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輸變電工程。據報道,除了助力能源結構轉型,這條綠電大動脈還將助力關中地區(qū)的大氣污染治理。
連日來,《人民日報》、央視網、中國日報網等央媒持續(xù)聚焦西安活力滿滿、沖刺新春“開門紅”,《陜西西安330千伏龍首變電站:提高供電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陜西榆林至西安城際低空物流航線成功首航》《多點發(fā)力讓“鋼鐵駝隊”跑出“加速度” 為中國外貿注入新動能》《西安地鐵14號線機場(T5)站將于18日開通運營》等報道備受關注。
科創(chuàng)實力大幅提升
2月11日,長征八號改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中國新聞網報道《液體動力助新“長征”首秀》表示,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制的新型膨脹循環(huán)氫氧發(fā)動機YF-75DA同步完成首飛,為液體動力家族再添一員“猛將”。
2月12日,人民網刊文《秦嶺深處見證“飛天”簽發(fā)》,探訪我國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的主要試車基地之一——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抱龍峪試驗區(qū)。“近年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抱龍峪試驗區(qū)采用了一系列數(shù)字賦能、技術創(chuàng)新舉措,試車工位利用率大幅提升。”報道說。
西安高校雄厚的科研實力同樣備受矚目。《西工大研究團隊從基因和分子水平揭示脊椎動物肺臟和肝臟起源演化之謎》《西安建大再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等報道在中國日報網、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等平臺傳播。
此外,新華社報道《“人工智能+”,打開新生活——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fā)展觀察之二》,以西安地鐵8號線為例,講述人工智能賦能公共交通的具體實踐。
多元交流廣受關注
2月12日,“絲路文化集市”在西安中亞公園·絲路會客廳開市,引發(fā)多家央媒關注。
國際在線發(fā)文表示,來自歐亞非10個國家的20余位美食達人和藝術達人用各自國家的美食和手工藝品,搭建了一個別具特色的“絲路文化集市”,向市民與游客展現(xiàn)了一場文化交流的盛宴。
2月14日,中國日報網刊發(fā)英文報道:Silk Road cultural fair in Xi'an showcases global cuisine,art(中文《西安絲綢之路文化集市展示全球美食與藝術》),聚焦此次國際交流活動。
2月12日恰逢農歷蛇年元宵節(jié),中國新聞網推出《西安:元宵節(jié)里的唐“潮”》《中外游客古都賞漢韻 多彩民俗“鬧”元宵》《西安北稍門油炸元宵:薄脆外殼下的熱烈生活》《西安大明宮燈會點亮元宵夜》等報道,多角度記錄了西安元宵佳節(jié)的喜慶氛圍。
新年新氣象。為了更好滿足廣大群眾體育健身消費需求,西安從2月14日開始發(fā)放體育惠民電子消費券。據央廣網報道,本次消費券發(fā)放將持續(xù)至10月10日,旨在引導民眾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2月14日,2025年全國室內田徑大獎賽(第2站)在西安開賽。“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的770名運動員,為觀眾呈現(xiàn)一場速度與力量的較量。”人民網報道說。
(西安城市文化傳播工作室 王瑩)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