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在陜西省延安市的民里坊間,有“一日三顆棗,百歲不顯老”的俗語。當地類似言語中提到的“棗”,指的就是延川紅棗。9月12日,“沿著黃河遇見海·潮起三秦看新程”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就來到了延川縣紅棗種植基地。
延川紅棗個大,核小,肉厚,質脆果肉細密,制干率高,干棗果皮皺紋細、淺、密,富有彈性,用手捏干棗,松手后可復原。當地農民更把紅棗譽為“鐵桿莊稼”。也因紅棗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又被稱為“天然維生素丸”。1982年,朝鮮主席金日成訪華品嘗延川狗頭棗后,贊不絕口,并為朝鮮引種300余株。
2001年,延川縣被國家林業(yè)局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xiāng)”。目前,延川紅棗己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栽培技術體系,并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2022年,延川全縣紅棗產量1.5萬噸,產值1.2億元,紅棗產業(yè)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yè)之一。(穆小蕊 孫璐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