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渭南市大荔縣,一群年輕充滿活力的“Z世代”海內外青年們開啟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畫像中國”之旅。
多國青年在“Z世代”畫像中國——工筆繪陜西網絡互動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合影 攝影 宋姝君
“對話”歷史風流人物,共“畫”農業(yè)新圖景,眺望當地風光山水,品嘗特色鮮瓜果蔬……在這趟旅程中,來自羅馬尼亞、敘利亞、韓國、泰國、越南、盧旺達、加納、贊比亞、摩洛哥、喀麥隆等國家的青年,和中國青年一起暢游美麗大荔。滿滿當當的行程,讓他們認識了渭南大荔,感受到了全新的陜西風韻。
歷史打底 多國青年觸摸大荔文化肌理
“大家好,我是來自羅馬尼亞的安娜。”在當天活動的啟動儀式上,身著戲服、臉涂油彩、款步邁上舞臺的安娜(Crivat Ana-Maria)吸引了眾人的眼光。作為一名傳統文化博主,她覺得這次體驗同州梆子演出戲服是一次難得又難忘的經歷。
來自羅馬尼亞的安娜向大荔縣劇團工作人員學習戲曲知識 攝影 彭一鵬
在上妝過程中,大荔縣劇團申梅芳老師向安娜介紹同州梆子,還現場教學一些基本的手勢和動作。啟動儀式上,安娜上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冠”,這個動作意為整衣撣塵,是對臺下觀眾的一種尊重。看著小“徒弟”在臺上的大方舉止,申梅芳點頭微笑,肯定了安娜的悟性與禮貌。
大荔縣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除同州梆子外,還有10余項傳統技藝列入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榮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來自敘利亞的拉丁走入皮影戲幕后,與藝人互動 攝影余楠
這次活動中,來自敘利亞的拉丁(Ali Zein Alabdin)迷上同朝皮影,主動走向幕后,向操縱皮影的表演藝術家討教。作為一名視頻博主,拉丁用相機記錄精彩表演,用鏡頭聚焦皮影表演藝術家的辛勞生活。“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得知這些人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后,拉丁由衷地表達著敬佩之情。
來自越南的阮氏清清(左)與來自越南武慶玲(Vu Khanh Linh)手拿大荔面花合影 攝影 張雨晨
“沒想到,小小的面團可以捏成小兔子的形狀。”來自越南的阮氏清清(Nguyen Thi Thanh Thanh)對大荔面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引下,她用面團捏成了自己喜歡的形狀。阮氏清清表示,中國文化很特別,她完全陶醉在這個過程之中。
科技賦能 大荔產業(yè)發(fā)展走向新圖景
吊籃西瓜糖度可達15以上、西瓜幼苗和南瓜幼苗可以嫁接在一起……在大荔新穎園區(qū),多國青年近距離觀賞農作物,第一次進入大棚的他們十分好奇,不停地咨詢園區(qū)工作人員。在獲得新知識以后,他們還會彼此交流和分享,一起辨別農作物的不同特征。
多國青年博主參觀大荔新穎園區(qū) 攝影 彭一鵬
在農業(yè)方面,中國自媒體賬號“雄飛來了-就大一圈”的運營人郭雄飛正是一個深耕農業(yè)領域的新農人。他是現代化農業(yè)設施棚??停洺:透鞔笈镏饕黄鹩懻摲N植、棚溫等農資保值問題。這次參觀,他化身“向導”,用專業(yè)知識向多國青年科普。
“其實,大荔縣陽光玫瑰(葡萄品種)也很不錯,我們經常和當地種植戶打交道,想辦法改善種植成效。”郭雄飛介紹,他主要針對葡萄產業(yè),所謂“就大一圈”就是指他們給種植戶提供技術幫助,讓葡萄樹結的果子越來越大。在幫助種植戶之余,他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學習。
郭雄飛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采訪 攝影 柳洪華
漫步暢家村,隨處可見的“綠”著實吸引住了韓國青年金峻范(Kim Junbum) 。在瀏覽村史照片時,金峻范發(fā)現過去的暢家村環(huán)境較差、垃圾堆疊,與眼前的美景天差地別。為了解決疑惑,他找到暢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馬紅利了解詳細情況。
多國青年漫步暢家村太興龍池旁 攝影 彭一鵬
為了打造環(huán)境,暢家村從基礎的清潔開始,每一株花草都精心挑選和設計,在村民的集體努力下,群眾收入逐漸提升。找準了發(fā)展賽道后,暢家村逐漸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先后獲得“全國美麗鄉(xiāng)村示范村”“國家3A級村莊景區(qū)”等榮譽稱號。
增進交流 匯聚海納百川的開放氣魄
“歷經130年風雨滄桑的豐圖義倉仍在為國儲糧,在歷次災荒中,放糧賑濟,救民無數,發(fā)揮了儲糧救災的重要作用。”多國青年饒有興地聽講解員的介紹,遇上有意思的地方,便立刻記錄下來。
豐圖義倉航拍圖攝影 彭一鵬
等到自由活動的時間,他們穿梭在豐圖義倉各個角落,在不同的地方進行探索。“我來渭南一年多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走進渭南的鄉(xiāng)村,看到這些古建筑,我覺得非常好,感覺很有歷史。”來自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留學生歐賽說。
一路同行,讓各國青年之間結下友誼。中國青年賈博濤,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華山戲法第五代傳承人,為了增添這趟旅程的趣味性,向他的新朋友表演戲法。“他們很熱情,對我的戲法很感興趣。表演期間一直試圖解密,不過都失敗了。”賈博濤笑著說道。
華山戲法傳承人賈博濤(中)與海外青年互動交流 攝影 吳明玲
坐船橫渡大荔朝邑湖國家濕地公園,涼風輕拂,“Z世代”青年們觀賞水中鷗鷺,美好的自然風景排解疲憊,給心靈以更好的理由出發(fā)。但這里有的不只是美好的風景,多年前此處被稱作“鹽池洼”,遍地鹽堿,不宜耕作。特殊的地形環(huán)境讓眾人好奇,“以前只聽說過海鹽,沒想到還有池鹽的說法。”金峻范感慨道,中國地大物博,來到陜西見識了很多新奇的東西。
多國青年與大荔朝邑湖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溝通交流 攝影 彭一鵬
渭南大荔縣,具有縣域廣闊、三河匯流、水草豐茂的地理風貌和先民人脈久遠、傳承有序、生命不息、精神長存的人文特征。這里,距今約二十萬年前,大荔猿人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成為人類史詩中最早的“大荔身影”;魏長城遺址、唐金龍高塔,宋岱祠岑樓、清豐圖義倉等文物古跡,代表著多個朝代“大荔印記”;同州梆子、碗碗腔、同朝皮影等非遺藝術,彰顯著豐富多彩的“大荔文化”;以大荔冬棗為代表的現代農業(yè),講述著黃河哺育下的“大荔巨變”。
賞大荔的山河之美、品大荔的人文之美、看大荔的發(fā)展之美,便是“Z世代”青年畫像“大美大荔”的難忘之旅。(文 余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