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微笑國度”之稱的泰國一直是中國游客心目中的度假天堂,不但距離近,消費便宜,讓人流連忘返的美景,以及各式各樣的美食,都讓許多游客忍不住一再造訪。但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公民赴泰旅行期間經(jīng)常會遭遇意外情況,甚至?xí)猩kU。
旅游業(yè)是泰國的重要產(chǎn)業(yè),占據(jù)GDP的10%。但據(jù)《英國快報》報道,近日,英國恩茲利保險公司編制的全球10個旅游最危險國家排行榜出爐。泰國是最為危險的旅游目的地,英國游客在該國最容易遭遇食物中毒、盜竊、交通事故和丟失行李等“噩夢”。排行榜中,智利和美國并列第二,緊隨其后的還有尼泊爾、秘魯、巴哈馬和巴西等。
本報梳理有關(guān)媒體報道發(fā)現(xiàn),泰國旅游有一些危險因素需要游客注意,比如謀殺、溺水、車禍、搶劫、食物中毒等。
1、謀殺
3年8外國游客命喪龜島
有些游客死亡甚至沒有被記錄
泰國龜島被稱為“潛水天堂”,以其天然純白的沙灘,純凈漂亮的海水以及良好的潛水設(shè)施,讓全世界的游客和潛水愛好者趨之若鶩。然而,這樣一個天堂般海島的背后,卻隱藏著數(shù)起關(guān)于外國背包客的無頭懸案。
2014年至2017年三年間,龜島發(fā)生了8名外國游客喪命案件。其中最為人關(guān)注的,是一對英國男女游客的被害案。2014年9月,24歲的英國小伙兒戴維和23歲的女友漢娜被發(fā)現(xiàn)死在龜島南邊的一個潛水旅館附近的海灘上,兩人都是頭部遭鈍器重?fù)羲劳?,而漢娜在死前還遭到強奸。2016年,一名23歲的外國女游客從酒店里無端失蹤,再次被發(fā)現(xiàn)時已成尸體。2017年,一名比利時游客在龜島離奇吊死……
據(jù)《每日郵報》報道,自上世紀(jì)70年代起,澳大利亞記者約翰·斯臺普頓多次到訪泰國,2014年在曼谷定居后,才真正認(rèn)識這個讓他著迷的度假天堂背后的陰暗面,于是撰寫《泰國:奪命終點站》一書,揭露當(dāng)?shù)剽孙L(fēng)景背后的黑暗真相。
約翰在書中寫道,在泰國,游客的死亡率非常高,然而政府卻從來不去正視,甚至為了名譽而故意忽略。他本身就有過多次在酒吧被下藥、搶劫或扒竊,連護照也被偷走的經(jīng)驗,而令他憤怒的是,當(dāng)?shù)鼐瘑T收了酒吧老板的賄賂,根本不會理會游客的投訴。“雖然泰國確實有天堂般的美景,但是所謂好客熱情的形像卻多為宣傳效果,現(xiàn)實是,隨著旅客的增多,當(dāng)?shù)靥﹪藚s開始對國外游客產(chǎn)生憎惡甚至敵對情緒,摩擦日益漸增!”約翰說。
約翰認(rèn)為,在泰國,即使有死去的外國人也不會有人重視,有些游客的死亡甚至沒有被記錄,因此去泰國旅游的游客也無法得到足夠的警告。約翰多年來與當(dāng)?shù)靥﹪讼嗵?,了解了他們對外地游客的真實想法,有些?dāng)?shù)厝擞憛捦獾赜慰?,對搶劫外國游客甚至沒有罪惡感。
2、溺水
天氣不好盡量不要出海
晚上酒店泳池?zé)o救生人員
泰國是水上旅游項目眾多的國家。隨著外國游客赴泰游的人數(shù)增加,隨之而來的游客意外受傷、溺亡事故也是屢有發(fā)生。2018年7月5日發(fā)生的泰國普吉島翻船事故已造成41名中國公民遇難,6人仍然生死不明。
據(jù)泰國旅游及體育部調(diào)查,2017年上半年就有366名外籍游客在泰國發(fā)生溺水事件,其中受傷203人,死亡163人,中國游客死傷人數(shù)最多,共73人。
2018年2月23日,5名中國游客傍晚在海邊散步時臨時決定下水,當(dāng)?shù)貏傁峦甏笥?,海邊插有警示?biāo)識。他們沒有穿救生衣,下海后被海浪卷走,其中2人溺亡,1人失蹤。
2018年4月4日,一名中國籍女游客在甲米府直轄縣宏島潛水拍照時不幸溺亡。事發(fā)前,朋友一直提醒她要穿上救生衣,但死者不愿意穿。
有關(guān)報道顯示,外國游客溺水身亡的案件中,潛水出事得最多。一些旅游景點潛水設(shè)施相對簡陋,由于人下水后容易嗆水,若不掌握自救知識,很可能肺部進水,無力回天。
酒店游泳池也是溺亡一大高發(fā)點。有些游客游玩一天回到酒店后,仍想享受一下酒店的設(shè)施。在勞累或醉酒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就從泳池邊滑進水里。而泰國酒店救生員及工作人員晚上都下班了,待第二天早上清洗打掃時才發(fā)現(xiàn)池里有人。
此外,在酒店外面的沙灘上溺亡也有不少案例。海水看上去很淺很平靜,海水之下巖石情況卻復(fù)雜,暗流洶涌,如不慎撞上或卷入,較難獲救,甚至被海水沖走而失蹤。
提醒:普吉、甲米、蘇梅等地海況復(fù)雜多變,在這些海域游泳是一項危險運動,所有涉水項目也必須全程穿戴救生衣。參加浮潛建議事先接受培訓(xùn),如感到身體不適或遇潮汐、風(fēng)高浪急等情況千萬不要涉水。天氣不好的情況盡量不要出海。
3、車禍
當(dāng)?shù)厝碎_摩托車速度非???/strong>
深夜過馬路容易發(fā)生車禍
泰國是交通事故多發(fā)國家之一,醉駕、超速、摩托車違章等是造成游客傷亡主要原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6年中國公民在泰國發(fā)生的交通事故100余起,造成6人死亡,109人不同程度受傷,其中大多數(shù)是涉及租駕摩托車。
需要提醒的是,泰國與中國的交通規(guī)則不同,車輛的方向與中國正好相反。交通事故中,不少中國游客是因習(xí)慣性看左邊有沒有來車,結(jié)果車從右邊撞過來。此外,中國游客到了泰國喜歡租摩托車,尤其是在清邁等地。騎摩托車死亡也是車禍死亡的一大原因。在泰國租摩托車手續(xù)非常簡單,給押金100銖或押護照就能租到一輛摩托車。但清邁的山彎道多,又陡,易發(fā)生事故。
有報道顯示,中國游客在泰國過馬路發(fā)生車禍往往在深夜。當(dāng)?shù)厝碎_摩托車速度非???,有的中國游客過馬路沒注意就被撞飛了。
2017年8月9日凌晨2時左右,一名中國游客與20名團友從酒店乘坐大巴車準(zhǔn)備前往甲米機場,途中大巴車停在加油站對面休息,很多游客到對面的商店購買紀(jì)念品,死者過馬路時被疾馳而來的汽車直接撞飛。
2018年2月16日上午,一輛載有中國游客的大巴在從甲米駛往攀牙的途中發(fā)生車禍,泰國司機當(dāng)場死亡,車上35名中國游客中有17人受傷,事故由于司機疲勞駕駛所致。
2018年3月17日,一名27歲法國游客蘇梅島遇車禍死亡。警方預(yù)計該男子騎著摩托車在馬路上逆行,撞上迎面來的大貨車致亡。
提醒:出國旅游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在交通安全方面一定要熟悉當(dāng)?shù)亟煌ǚ煞▌t。
4、搶劫
遇到飛車黨千萬不要追
他們可能攜帶有兇器
2017年8月31日凌晨,兩名中國游客在泰國旅行期間遭持刀歹徒砍傷。報道稱,兩名中國游客步行回酒店,走過事發(fā)路段時,一名歹徒騎自行車一路跟蹤他們,還企圖搶包,兩人拼命反抗,對方于是持刀朝他們頭部亂砍,將二人砍成重傷。
警方提醒赴泰游客,芭堤雅飛車黨十分猖獗,搶奪事件時有發(fā)生,受害者以中國游客最多,請大家增強安全意識,出門在外財不外露,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017年6月4日晚,泰國芭堤雅發(fā)生中國游客被摩托車飛車搶奪金項鏈?zhǔn)录?。被搶金項鏈價值20萬泰銖(約4萬人民幣)。
2017年4月27日,一對中國夫婦騎摩托車從南芭堤雅前往北芭堤雅途中,被兩輛摩托車尾隨,每輛車上坐著2人,突然靠攏把他們的挎包搶下后飛車逃跑。夫婦倆因翻車受傷。
2016年10月2日,一對俄羅斯夫婦也在芭堤雅遭遇了類似事件,他們騎著摩托車,被兩名騎摩托的青年尾隨后搶走脖子上的金項鏈,在追趕歹徒途中撞車翻車,造成輕傷。
提醒:泰國飛車黨不少,游客應(yīng)盡量避免在僻靜區(qū)域活動或夜間外出。除避免攜帶大量現(xiàn)金外,也別露富、炫富,不要把太貴重的東西放在單肩包或者斜挎包里,個人護照、身份證等證件及財物要妥善保管。如果不幸遇到飛車黨千萬不要追,他們可能攜帶有兇器,應(yīng)該努力記住摩托車牌上的數(shù)字并盡快報案。
5、食物中毒
泰國食物有些半生半熟
帶上腸胃藥以備不時之需
泰式料理酸甜開胃,海鮮和水果物價低,是不少到泰國旅游的游客的最愛。但要注意,很多泰國小吃的原料是生的,比如生蝦沙拉、芒果糯米飯等,腸胃不好的話很容易食物中毒。很多蔬菜沙拉里有生的豆角,更容易中毒。
2018年1月26日,匈牙利游客迪波與未婚妻去芭堤雅度假。他們?nèi)胱∷男羌壍膯棠咎岫髯貦盀┚频辏麄冊诰频瓴蛷d吃了一頓自助餐,后來他們因食物中毒而感到不適,但迪波卻不幸去世。據(jù)悉,自助餐的食物包括幾種海鮮,其中也有河豚。
2016年3月,13名中國游客在回國途中出現(xiàn)嘔吐及腹瀉,由于他們在曼谷登機前均曾在當(dāng)?shù)爻赃^海鮮,據(jù)悉是集體食物中毒。
2012年6月,一對加拿大籍姐妹因嚴(yán)重食物中毒死在泰國知名觀光景點皮皮島飯店房間內(nèi),斷氣超過12小時才被發(fā)現(xiàn),據(jù)稱她們吃了飯店外的餐點。
據(jù)當(dāng)?shù)孛襟w報道,泰國東北部依善區(qū)有一道便宜且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料理“koi pla”,采用未熟魚肉及各種辛香料與蔬菜拌制而成,因魚肉未熟,含有許多寄生蟲,每年至少有2萬名泰國人死于這道菜。
提醒:去泰國旅行一定要備好腸胃藥,以備不時之需。注意食物中毒和腸胃炎。當(dāng)?shù)刎愵惡ur往往半生半熟,最好避免。要是想吃海鮮一定要求店家煮熟;去海邊吃也應(yīng)該好好挑選,看是否新鮮干凈。如果不幸中招,請到當(dāng)?shù)卣?guī)診所或醫(yī)院救治。郭霽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