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購物節(jié)不斷,快遞包裹扎堆,而在琳瑯滿目的包裹中,一張小卡片高度相似——“給好評即刻返現(xiàn)×元”。
不知何時起,“索要好評”成為電商標配,方式有紅包誘惑、短信轟炸、人情攻勢等。一來二去,網(wǎng)購平臺上,有圖有視頻卻不見得一定有真相;線下店鋪里,排名靠前、美譽度高者,往往離不開以優(yōu)惠換五星的套路。與此同時,因為一句差評而被店家騷擾到爆的案例亦不時發(fā)生。一邊是強勢“刷好評”,一邊是全力“鏟差評”,甚至還催生了“職業(yè)差評師”這么個扭曲行當,種種灰色交易搞得評價生態(tài)烏煙瘴氣。許多人不由感嘆:網(wǎng)購剛興起時,商品評價里好、差評各占半壁江山,如今卻是差評難尋覓、好評“爛大街”了。
以好中差評為代表的評價機制,底層邏輯是“金碑銀碑不如消費者口碑”的樸素道理。觸屏下單、云端探店,總抵不過線下的實際觸感,而評價里的文字介紹、圖片展示、視頻呈現(xiàn),以及構筑其上的店鋪評分等,就成為用戶決策的重要依據(jù)。某種程度上,正是“用戶優(yōu)先”的評價機制,搭配“七天無理由退貨”“運費險”等日益完善的保障機制,有效彌補了電子商務的“先天不足”。但眼下,虛假好評與惡意差評齊飛,商品評價偏離真實軌道、失去參考價值,無疑是在放大電商之弊而消解其利,長此以往就是在自毀長城。
伴隨技術進步,電子商務花樣翻新,但無論何時,擁有一套自由而真實的評價體系都是必須堅守的底線。評價現(xiàn)狀的混亂,很難僅歸咎于幾家店鋪惡意營銷,或是幾位用戶貪小便宜、抹不開面子,而必須從整體生態(tài)與規(guī)則構建探尋解決之道。事實說明,如若規(guī)則與管理過于粗疏,必然會留下牟利鉆營的空間。作為規(guī)則的設計者、維護者、監(jiān)督者,平臺方絕不能“把頭埋進沙子當鴕鳥”,更不能樂見虛假繁榮而“選擇性失明”。對于虛假好評不妨提供舉報渠道,為店鋪打上“刷單嫌疑”標簽直至下架;對于惡意差評,則堅持處罰到人。直面問題、優(yōu)化規(guī)則,才能既兼顧公平又注重可信,保護用戶不受虛假好評欺騙,也保護商家免受惡意差評困擾。
“若批評不自由,則贊美無意義”。網(wǎng)購前先看評價,仍是許多用戶的習慣,不能逼著人們練就火眼金睛,從遍地濾鏡的好評里挖“雷”避坑。激濁揚清擠出評價體系的水分,才能讓網(wǎng)購生態(tài)健康起來。(胡宇齊)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