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人們在大華·1935品嘗美食。 記者 肖倩攝
“小南門早市在網(wǎng)上很火,趁著國慶假期,我想去湊湊熱鬧。”10月6日,在西安上大學的王佳慧和小伙伴相約去“趕集”,在早市上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西安一些老街區(qū)借改造東風舊貌換新顏,更好地融入現(xiàn)代都市生活,展現(xiàn)出不一般的City魅力,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如果你是一位“老西安”,這里依舊有你小時候的記憶;
如果你是一位“新游客”,這里有與你想象中不一樣的西安。
早市上的煙火氣
“甑糕要不要試試?”“來喝一碗油茶嘛。”……10月3日,天剛蒙蒙亮,來自四川的張寶勝一家就趕到小南門早市體驗各種美食。他提著剛買的一大包美食笑著說:“好吃的太多了!根本吃不完。”
8時后,早市上人潮涌動、熱鬧喧囂。街邊的商販邊炸菜盒邊吆喝;老太太推著小推車,車兜里滿是采購的新鮮蔬果;背包客好奇地張望,手中的相機不時按下快門……充滿煙火氣的集市開啟美好的一天。
肉丸胡辣湯攤位前,人們排起長龍,焦急地等待著那碗鮮香的熱湯。“來之前就做好了攻略,沒想到有這么多人。但一聞到這香氣,就覺得值了。”來自新疆的游客張德邊說邊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張望前面隊伍里還有幾人。
去年,小南門早市在網(wǎng)上爆火后迎來巨大流量,曾一度出現(xiàn)噪聲擾民、交通擁堵等問題。為此,西安市蓮湖區(qū)北院門街道辦對早市進行嚴格整頓。“經過合理規(guī)劃與改造,不僅保留了小南門早市的煙火氣,還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環(huán)境。”西安市蓮湖區(qū)北院門街道辦城管辦副主任張振嘉說,很多年輕人喜歡來這里買蔬菜、熟食,還喜歡在這兒尋寶、拍照。逛菜市場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一種有趣的體驗,契合當下流行的“City Walk”。
老廠房里的潮流地
城市發(fā)展變遷中,烙著工業(yè)印記的老廠房逐漸退出舞臺,但那段輝煌的時光被人們一直銘記。在西安火車站北側,就有這樣一處懷舊文化街區(qū)——大華·1935。
漫步街區(qū),這里矗立著展示大華紗廠從興盛到衰落的歷史博物館,還有依托原廠房改造的美食街區(qū)、兒童玩耍的游樂場等。老西安人張鵬說,一有時間,他就喜歡來這兒閑逛,看看過去的老車間,摸摸這里的老物件,滿滿都是兒時的回憶。
“夸張的涂鴉藝術與陳舊的工業(yè)廠房混搭在一起,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這里的每一處轉角、每一面墻、每一棵樹,都能拍出畫面感十足的照片。”來自南京的游客張菲菲被這條街深深吸引。
夜幕降臨,大華·1935到了最熱鬧的時刻。香宮美食文化創(chuàng)業(yè)街飄起了煙火氣,30多個攤位一字排開,烤肉、炒面、涼皮等美食香氣四溢,吸引食客駐足。
靠近入口處的二哥炒面攤位上,攤主潘占勝早已忙開了,倒油、放菜、下面、顛勺,兩三下就炒好一碗面。“這里食物種類多,吃完還能去前面的小劇場喝點酒、看場脫口秀,很巴適。”來自四川的游客趙信說,“在這兒,可以感受不一樣的工業(yè)風和煙火氣。”
大華·1935老廠房墻上,有這樣一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西安,也有一千種生活的新鮮,大華1935,多元城市、享樂領地。確實,近代工業(yè)風的西安模樣,融入大量現(xiàn)代城市功能,為市民游客提供不一樣的游玩體驗。
紅磚墻下的音樂街
提起西安的文藝青年打卡地,位于碑林區(qū)的九部坊音樂街一定榜上有名。作為西安首個以紅磚建筑為主題,以“美食·音樂·人文”為三大核心的特色藝術體驗街區(qū),這里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步入九部坊音樂街,茂密的梧桐樹、紅磚建筑讓這里充滿文藝氣息。道路兩側,知名酒吧、特色咖啡店、時尚小店一應俱全。“這條街上,隨手一拍都是大片,我們還能買到小眾品牌服飾、精致的工藝擺件。”西安市民李佳佳說,“國慶假期,我約著閨蜜到此一游。夜色里,我們品著濃香的咖啡,欣賞著美妙的吉他演奏,非常愜意。”
“九部坊”取自隋唐時最具代表性宮廷音樂九部樂,有文化傳承發(fā)展之意。街區(qū)在立足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對舊建筑進行改造。節(jié)假日期間,爵士、搖滾、民謠……各種風格的音樂在這條街上此起彼伏,浪漫而迷人。
“這條街上的商鋪經營者大多是90后、00后,來這條街區(qū)消費的也以年輕人居多。希望不斷有新的產品和元素加入,滿足年輕消費者的多元需求。”西安九部坊置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閔軍說。
外提“顏值”、內修“氣質”,西安市以城市更新試點為契機,打造出一大批舒適宜居、充滿文化氣息的老街區(qū),使其成為旅游打卡地、新興產業(yè)聚集地。
“這種‘小而美’的改變,既保留了城市的歷史記憶,提升了城市形象,又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激發(fā)消費潛力,更能通過吸引投資和人才,增強經濟發(fā)展活力,激活城市的‘二次生長’,推動區(qū)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冉淑青說。(記者 肖倩 實習生 邵可菲)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