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收割機在潼關縣秦東鎮(zhèn)西廒村收麥。 記者 陳宏江攝
開欄語
風吹麥浪機收忙。當前我省已進入“三夏”農忙時節(jié),全省1427萬畝小麥陸續(xù)進入收獲期,農民搶抓農時收獲夏糧作物,豐收的圖景鋪展在三秦大地。
本報今日起推出“‘三夏’時節(jié)”欄目,記者深入基層一線,看各地搶收搶種工作開展情況,看種植大戶、大型農場的豐收舉措,看農業(yè)科技裝備的更新換代,講述“三夏”時節(jié)的豐收故事。
風吹麥田千層浪,又是一年麥收時。5月24日,在潼關縣秦東鎮(zhèn)西廒村,農民駕駛收割機在麥浪中穿梭收麥。這標志著今年夏收“關中第一鐮”正式開鐮,我省“三夏”大規(guī)模麥收將由東向西陸續(xù)展開。
潼關地處關中平原最東端,光照強、溝坡地多、晝夜溫差大,是關中地區(qū)小麥成熟最早的地方。潼關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李彬社介紹,今年潼關縣小麥種植面積10.52萬畝,預計平均畝產較去年增加44.08公斤,增長15.58%;總產較去年增加0.46萬噸,增長15.43%。全縣大規(guī)模夏收工作預計6月1日全面展開。
目前,潼關縣自有小麥收割機115臺,拖拉機284臺,秸稈還田機10臺。此外,該縣調配50多臺收割機前來收割小麥,確保糧食作物應收盡收。“今年收成不錯,顆粒飽滿,又是一個豐收年。”西廒村村民劉新亮說。
渭南是“陜西糧倉”,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眼下,秦東大地滿目金黃,小麥正陸續(xù)成熟,豐收在望。2023年,渭南市糧食種植面積795.19萬畝,總產258.18萬噸,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總產連續(xù)4年穩(wěn)居全省第一。
今春以來,渭南市開展“千名干部包鎮(zhèn)進村促春管”活動,大力推廣大面積單產提升綜合配套技術,統(tǒng)一做好灌溉、施肥、中耕、除草等田間管理工作,加大“一噴三防”技術推廣力度。加之氣象條件總體較好,有利于小麥生長,夏糧生產整體形勢較為樂觀。
據渭南市農業(yè)農村局統(tǒng)計,今年渭南市小麥種植面積445.45萬畝,預計總產較去年126.25萬噸增長3.02%,畝產較去年289公斤增長2.84%。目前小麥已陸續(xù)進入收割階段,集中收割期預計在6月上旬。
為切實做到顆粒歸倉,全面保豐收,渭南市準備投入機具6萬余臺,其中收割機1.28萬臺、烘干機183臺;建立農機應急作業(yè)服務隊82個、服務保障隊31個;積極組織“噸糧鎮(zhèn)”“噸糧村”做好測產工作,促進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穩(wěn)步推進。(記者 陳宏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