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巒之間,寶雞清姜河畔,陳倉古道在此綿延。大年初五的一場大雪過后,目之所及,潔白蒼茫。
鐵軌旁的道砟上,王乖明與四名工友朝著寶成鐵路神砂河3號隧道深處走去。
連接陜西寶雞與四川成都的寶成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條打通秦嶺的鐵路,也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至今仍是連接我國西北與西南地區(qū)的重要通道。
寶成鐵路秦嶺觀音山車站。新華社記者張博文 攝
“你瞧,前天剛打過一次冰,又凍住了。”頭燈光束在黑暗的隧道中隨著步伐跳躍,王乖明突然停下,用打冰桿指向身旁說:“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抬頭看去,一條5米多高、粗過臂膀的冰柱赫然出現(xiàn)在隧道墻壁,透明的表面微微泛著光。
戴上護目鏡,掄起打冰桿。伴隨著“砰砰砰”的敲擊聲,大大大小的冰塊從空中落下,砸向地面,冰碴不斷從記者的臉上劃過……沒多久,王乖明額頭上汗珠滾動,他干脆解開棉衣上方的兩顆扣子。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工務段觀音山橋隧工區(qū)職工在隧道內(nèi)打冰。新華社記者張博文 攝
今年55歲的王乖明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工務段觀音山橋隧工區(qū)的一名“打冰人”。鐵路在此段以3個馬蹄形和1個螺旋8字形迂回上升,形成了我國鐵路史上著名的“觀音山展線”。
一路攀高,山勢險要。每到冬季,秦北高坡區(qū)隧道常因山體滲水結冰,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王乖明與工友負責維護的工區(qū)橋隧錯綜復雜,地勢高差大,最高海拔1410米。
冰柱高,冰層厚。王乖明與工友輪番上陣,打冰桿與鐵鎬交替登場。一陣“刀光劍影”,隧道壁與道床“破冰”成功。
徒步11公里、穿越23座大小隧道、跨過31座橋梁……冬日里,觀音山橋隧工區(qū)職工無論風雪天氣,每日守護寶成鐵路秦北高坡運行安全。
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寶雞工務段觀音山橋隧工區(qū)安全防護員張雅旭在隧道口工作。新華社記者張博文 攝
王乖明等“打冰人”能夠在鐵路線上順利開展工作,離不開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安全防護員。
1999年出生的張雅旭是工區(qū)中為數(shù)不多的女孩子。2022年從學校畢業(yè)后,她來到大山,成為一名鐵路安全防護員。
“開始沒想到會這么辛苦。跟著師傅們走一趟下來,全身都疼得不得勁兒!”自小在城市長大的張雅旭說,“不過和當年劈石鑿洞、修筑鐵路的英雄比起來,這點苦算不上什么。我們要學習那一代人的精神。”
說話間,對講機傳來列車即將經(jīng)過的消息,張雅旭迅速通知王乖明等人撤出隧道。
巨大的轟鳴聲與夾雜著雪花的疾風同時襲來,列車經(jīng)過隧道口,張雅旭高舉信號旗,凝望著列車,站得筆直。
巍巍秦嶺,印刻守護,見證芳華。流淌在這條動脈中的精神,在一代一代傳承。(記者張京品、張博文、張思潔)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