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老年大學,有這樣一群教師,他們?yōu)榱诵闹袩釔?、為了不辜負學員們對學習的渴盼,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10月25日,記者走進陜西老年大學,采訪了他們當中的三位。
李守信:活到老教到老
當日上午10時許,剛剛下課的書法老師李守信邁著緩慢的步伐走出教室。提起李守信,學員們對他的評價是德高望重、低調(diào)厚道。
今年82歲的李守信從小熱愛書法,多年筆耕不輟。今年也是他在陜西老年大學任教的第30個年頭,屬于“元老”級教師。“現(xiàn)在年齡大了,一周就上一節(jié)課。我現(xiàn)在教的是行書研修班,每節(jié)課幾乎沒有缺席的學員。”李守信說。
“老年人年紀大了,雖然體力有所下降,但時間比較充裕。累了不行,閑又閑不住;吵了嫌鬧,靜了又怕寂寞。”李守信說,所以每天要能動、能靜、有事干,練習書法對老年人來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學這些年,李守信在學校里收獲了很多“鐵桿粉絲”,這些“鐵桿粉絲”已經(jīng)跟著李守信學習了十多年,如今他們的作品都已達到了參賽的水平。
“老年大學為老年人做了一件大好事,讓很多退休老人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歸屬感。”李守信表示,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他將繼續(xù)和學員們研究書法,互相學習。
陶勇:“網(wǎng)紅”老師的初體驗
“今天學會后可以回家給你女兒刮一下。”剛剛結(jié)束刮痧課的陶勇笑著對學員王阿姨說。
20年前從單位下崗的陶勇對刮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天賦加興趣,讓他很快掌握了刮痧的精髓。如今54歲的陶勇已經(jīng)是高級中醫(yī)刮痧拔罐師。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嘗試用中醫(yī)刮痧的方法預防和治療疾病;同樣受疫情影響,有時候陶勇的線下教學課程不能按計劃進行。陶勇說,疫情期間,他一直利用網(wǎng)絡開展線上授課,感覺自己當了一把“小網(wǎng)紅”。
“現(xiàn)在人人都有微信,聯(lián)系起來很方便,我建立了一個刮痧班微信群,方便學員之間相互交流、分享心得,也便于為學員們答疑解惑。”陶勇說,疫情在家時,他還自學了PPT制作,這樣既增加了上課的趣味性,也能讓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員面前,同時也方便學員打印回家后練習。
“利用科技手段上課,能消弭老年人的‘數(shù)字鴻溝’問題,可以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實現(xiàn)‘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提高老年人學習的便捷性和幸福感。”陶勇深有感觸地說。
古箏老師魯?shù)险跒閷W員們講課實習記者 秦瑤 攝
魯?shù)希撼c夕的相遇
“小陳老師”“小曹老師”“美女姐姐”,魯?shù)锨纹さ睾蛯W員們打著招呼。每周三上午,魯?shù)隙紩蕰r出現(xiàn)在老年大學的古箏課堂上。
每次上課前,魯?shù)隙紩晳T性地留給學員15分鐘時間,微笑著聽她們閑聊。
今年33歲的魯?shù)袭厴I(yè)于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專業(yè)。20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魯?shù)蟻淼疥兾骼夏甏髮W任古箏課老師。
“老年人與孩子最大的不同是接受能力和溝通能力。對待老年人,要更注重她們的內(nèi)心所想。”回憶起5年來與老人們的相處之道,魯?shù)现毖裕险n不僅僅是輸出知識,自身還要不斷學習,通過這幾年的老年教學,她的情商有了很大提升,也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
談起新學期的變化,魯?shù)险f,更多的是自己內(nèi)心的變化,在老年大學找到了歸屬感,和老人們相處越來越融洽。每當看到老人們能完整地彈奏完一首曲子,就越發(fā)有一種滿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