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縣政協主席劉玉廣 通訊員 張軍平 攝
□ 記者 牛小寧 通訊員 張軍平 岳瑩
橙黃橘綠,層林盡染,周原大地處處秋色如畫。走進西岐大地,無論是生產車間還是園區(qū)項目建設現場,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自換屆以來,岐山縣政協緊扣全縣實施“四大戰(zhàn)略”、建設“四個岐山”發(fā)展目標,開展了一系列調研、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創(chuàng)新了一系列機制,展現出新一屆政協的新作為、新風采,交出了一份助推岐山高質量發(fā)展的履職答卷。
近日,記者專訪了岐山縣政協主席劉玉廣。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他辦公桌上有一摞學習資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注釋。劉玉廣說:“政協的入門課就是‘懂政協’,來到新的崗位,就要以‘空杯’心態(tài)抓好學習。”
黨建引領 激發(fā)履職活力
人民政協是政治組織,首要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共同選擇”,也是“初心所在”。今年以來,岐山縣政協堅持以政治引領把舵定向,采取“線上+線下、輔導+研討、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領導班子、委員和機關干部系統(tǒng)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近期,縣政協緊抓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從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把捍衛(wèi)“兩個確立”的政治共識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
今年以來,縣政協不斷強化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主動向縣委請示報告工作,定期聽取機關黨組和專委會分黨組工作匯報,著力強化政協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把83名黨員委員編入5個專委會黨支部,通過開展“黨建+學習”“黨建+調研”“黨建+協商”“黨建+服務”等活動,形成了以黨建強政治、帶隊伍、促履職的良好局面。
使命在肩 唱響戰(zhàn)“疫”之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3月和9月,岐山縣政協堅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聞令而動、盡銳出戰(zhàn),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按照岐山縣委安排,劉玉廣臨危受命,蹲點指揮蔡家坡鎮(zhèn)及塬上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疫情發(fā)展態(tài)勢,動態(tài)調整工作策略。縣政協各副主席每天深入包抓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點,切實抓好消毒處置、后勤保障、情緒疏導等工作。
機關黨員干部下沉一線,開展疫情防控“雙報到”、政策宣傳、核酸查驗、重點人群摸排等工作。廣大政協委員積極響應縣政協倡議,或駐守卡點,或宣傳引導,或捐資捐物,累計捐款捐物達100余萬元,以實際行動彰顯了“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政協力量。
搭建平臺 錘煉履職本領
岐山縣政協堅持學習主體要“全”、理念要“新”、選題要“準”、方式要“活”,不斷加強和改進委員讀書學習。
如何提高新一屆政協委員能力素質,是劉玉廣在換屆后首先思考的問題。為此,縣政協創(chuàng)辦“委員大講堂”,邀請省政協專家教授為委員作了一場專題輔導講座。近期,縣政協擬圍繞做強汽車產業(yè)戰(zhàn)略舉辦第二期“委員大講堂”,引導委員進一步了解形勢、把握政策、拓寬視野。
為深入推進“書香政協”建設,縣政協重點圍繞夯實“書香”陣地、豐富“書香”活動、促進“書香”轉化等方面,以專委會為依托,建立了5個委員學習交流群,開展領讀、導讀、點評等活動。在縣圖書館設立委員讀書沙龍基地,為委員辦理借書證,充分利用館藏的11.2萬余冊圖書資源和6TB的電子圖書庫,持續(xù)推進“讀書+履職”深度融合、相互賦能。
抓住關鍵 譜寫協商樂章
縣委想什么、政協議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協幫什么,群眾盼什么、政協促什么。岐山縣政協充分發(fā)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先后圍繞鄉(xiāng)村振興、做活周文化、農業(yè)灌溉及農村供水、三無小區(qū)、教育“雙減”、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等開展視察協商9次,累計報送社情民意信息186篇,其中,《關于加快產業(yè)鏈招商的分析與思考》等15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市政協、縣政府采納;上報送閱件12篇,其中,《關于加強S107線引渭渠危橋改造工程路段交通疏導的建議》得到縣委主要領導批示??h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提出提案199件,立案186件。截至8月底,所立提案均已辦復,滿意率達98.5%。
縣政協依托政協學習組和委員工作室,搭建“微建議+調研報告+社情民意信息”直報平臺,推進協商工作進基層,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協商很管用”;創(chuàng)新民主監(jiān)督工作方式方法,選派50名政協委員擔任20個政府部門民主監(jiān)督員,更好發(fā)揮協商式監(jiān)督的優(yōu)勢。
凝聚共識 奏響發(fā)展旋律
岐山縣政協充分發(fā)揮“重要陣地、重要平臺、重要渠道”作用,為實現岐山高質量發(fā)展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要發(fā)揮委員主體作用,在促進全縣經濟穩(wěn)增長中打頭陣、當先鋒,展現新時代政協委員的風采。”劉玉廣說。為最大限度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助力完成全縣年度經濟發(fā)展各項任務,縣政協開展“穩(wěn)增長·委員在行動”活動,深入32戶委員企業(yè),宣傳政策增信心,發(fā)現問題解難題,穩(wěn)產擴能促增長,高效統(tǒng)籌保安全;舉辦“一碗面·岐周情”宣傳推介暨招商引資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宣傳岐山“一碗面”經濟發(fā)展情況、溝通對接項目、匯聚發(fā)展合力。
縣政協積極參與省政協“委員說:陜西這十年”主題征文活動,上報《身邊這十年》等征文21篇;圍繞市政協“喜迎二十大 聚力新征程”活動,成功籌辦政協寶雞市第十三屆一次縣(區(qū))政協聯席會議;在市政協舉辦的委員風采線上視頻展演活動中,編排的《同舟共濟克時艱》詩朗誦受到廣泛好評;發(fā)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作用,編纂出版的《抗疫岐山答卷》《見證輝煌》分別榮獲省、市政協優(yōu)秀文史資料圖書,并被評為全市文史工作先進單位。
創(chuàng)新機制 破解“兩個薄弱”
換屆以來,岐山縣政協把破解“兩個薄弱”問題作為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緊扣“加強”和“改進”兩個重點,找準破解之“道”、瞄準破解之“要”、尋求破解之“竅”,著力打造具有時代特征、體現岐山特色的政協履職品牌。在委員讀書活動中,縣政協用足用好微信學習交流群,實行周工作提示制度,讓委員動起來、責任明起來、履職實起來。在工作方式上,縣政協與縣人大、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圍繞“三無小區(qū)”、鄉(xiāng)村振興聯合開展專題協商;提案委與經濟委圍繞重點項目建設、提案辦理聯合開展視察調研,在凝聚工作合力上做加法,在減輕基層負擔上做減法;建立“兼事副主任、兼事委員”“專委會與辦公室各組室結對子、專委會與各委員工作室結對子”工作機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聯動、運行順暢、一體落實的良好工作格局。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在新征程上,岐山縣政協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踔厲奮發(fā)、主動擔當,真抓實干、奮勇爭先,不斷開創(chuàng)新時代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助力實施“四大戰(zhàn)略”、建設“四個岐山”,奮力譜寫岐山高質量發(fā)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