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白瑤
少年強則國強。
日前,一份針對115萬余在校學生體質健康的調查數據監(jiān)測顯示,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趨勢,但視力、肥胖相關數據卻在不斷上升。截至202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不及格率,小學生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學生為30%。青少年體質狀況引發(fā)廣泛關注。
“評價孩子的標準應涵蓋德智體美勞,健康的體魄非常重要,不應只注重考分。”省政協委員、省婦女體育協會會長胡燕說,現在一些學校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導致學生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不重視體育鍛煉,體質狀況越來越差。
“跑也跑不動,跳也跳不了,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省政協委員、陜西省游泳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譚敏認為,當前部分學校開設的基礎體育課遠不能滿足學生強身健體之需。
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羅軍認為,營養(yǎng)不均衡也是導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達標的原因之一。他發(fā)現,許多學生愛吃垃圾食品,甚至吃上癮,天天吃,還有部分學生存在偏食、挑食等問題,未形成健康的飲食觀念,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體質每況愈下。“生活習慣不健康,不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大學生體質狀況差與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2019年7月,《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印發(fā)實施,其中明確,要實施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動員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維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健康生活習慣,鍛煉健康體魄,預防近視、肥胖等疾病。中小學校按規(guī)定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學校的績效考核,結合學生年齡特點,以多種方式對學生健康知識進行考試考查,將體育納入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同時提出,實施全民健身行動,把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對高校的考核評價。
2020年4月,我省發(fā)布《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健康陜西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青少年健康促進行動、全民健身行動等17項具體行動,助力健康陜西建設。
如何有效改善學生體質狀況,提升學生健康水平?譚敏認為,學校體育運動應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她建議,當前,可借助十四運會契機,將競技體育項目賽事引入校園,提高體育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另外,定期舉辦冠軍教練員、運動員進校園活動,普及運動項目知識,激發(fā)學生對競技體育的濃厚興趣。“同時,應改變以往的課外體育鍛煉模式,引進體育俱樂部教練員資源聯合教學,增加校外體育課堂,打破校園場地局限,讓學生獲取更多的體育專業(yè)知識。”
“一方面,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搭配;另一方面,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羅軍還建議,要幫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生活理念,養(yǎng)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進一步健全機制,聚焦重點,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水平。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