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士”們在農場勞作
□ 記者 李鵬 文/圖
“山遼水闊碧連清,逍遙一身而忘齡。”在秦嶺山腳下,有這么一所“南山忘齡大學”,學員們生活在這里,學習在這里,不為年齡所累,保持年輕心態(tài)。這里的每一位老人都被成為“達士”,悠閑自得地享受老年生活。
“忘齡”課程歡樂多
“老年大學里繪畫、唱歌、舞蹈班都很常見,在這里還有更好玩的課程。”今年77歲的龔雪泉喜愛文藝和旅游,已經異地旅居去過全國很多地方。龔雪泉說,去了那么多地方還是覺得家鄉(xiāng)好,去年來到銀發(fā)太陽島的南山忘齡大學,感受到全新的享老理念,來了就不想走。
沙盤課程是所有來到銀發(fā)太陽島南山忘齡大學老人的第一課,也是這里的特色課程。“每位來到這里的老人,我們都會先進行沙盤游戲,通過心理映射技術,反映每位老人的心里狀況。”銀發(fā)太陽島運營總監(jiān)張花介紹,借助沙盤游戲探索開發(fā)了一套適合老年人的課程,寓教于樂,讓老人們在玩中輕松學習、放松心靈、找到人生意義。
“防摔倒課簡單又實用,我們學以致用還能傳授給朋友。”今年83歲的許愛娣老人和老伴兒李甚岳剛來到這里不久,一堂“防摔倒”課讓二老受益不少。“房間里有很多適老化設施,但年齡大了出門遛彎難免會磕磕碰碰。”許愛娣老人說,課堂上老師親自演示老人摔倒第一時間怎么防護,如何求救,這些都是其他老年大學學不到的。
在銀發(fā)太陽島的南山忘齡大學里,不僅有專業(yè)老師上課,還開設了“達士大講堂”,讓居住在這里的老人也可以登臺授課。今年82歲的黃繼英老人退休前一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教,具有豐富的植物培育經驗。“達士大講堂”讓黃繼英老人繼續(xù)發(fā)揮余熱,教他人如何種植花卉,他也在這里認識更多新朋友。
快樂忘憂把這里當家
“每天早上聽著鳥鳴醒來,一睜眼看見的是巍峨的秦嶺,山間云霧繚繞好似仙境。”黃繼英的老伴兒薛秀莊老人,也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的退休教授。薛秀莊老人說,早些年她和老伴兒也去過全國十多個老年公寓,有浙江的、內蒙古的,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秦嶺腳下的銀發(fā)太陽島。
“這里不同于市內的老年公寓,它不僅環(huán)境好,場地還特別大。我們一直從事農學研究,但下地親手種植的機會很少。這里專門開辟了‘達士農場’,讓老人們自己種花種菜,親近自然,自給自足。”薛秀莊老人已經82歲高齡,雖然下地勞作比較吃力,但仍熱心農場建設,還專門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帶來一株培育了5年的金桂花樹種在農場里。
今年60歲的劉建設相較其他入住老人略顯年輕,自然擔起了達士農場的“農場主”一職。“這里很多人都沒有農村生活經歷,在農場種菜只是一種體驗和消遣,真正要照顧好這些蔬菜,還得我來悉心照料。”劉建設說,他非常樂意當這個“農場主”,讓他又找回了年輕時的感覺。老人們吃著他們親手種的青菜、菜花,也別有一番風味。
“創(chuàng)辦南山忘齡大學之初,就是讓老人們生活在充滿生機的優(yōu)美自然環(huán)境中,讓達士們的享老生活沐浴陽光。”銀發(fā)太陽島南山忘齡大學校長張艷介紹說。
老少結合加強代際互動
為什么叫忘齡大學?一方面是希望老年人忘記年齡,不被年齡所累;另一方面是這所享老公寓真的就辦在一所大學里。院長張艷介紹,忘齡大學和西安健康工程職業(yè)學院在同一個校園里,平時上課、生活都互不干擾,其余時間老人和年輕學生都在校園里活動。“老少結合、代際互動,達士(老人)可以向學士(青年人)傳授知識,指點人生;學士可以帶動達士接近新信息,避免邊緣化。這就是我們設計的初衷。”張艷希望通過這種代際互動共創(chuàng)新生活,新空間。
梁萍是西安健康工程職業(yè)學院健康管理專業(yè)的大二學生,除了日常大學學習外,還有一門課程就是要與達士交朋友,并把自己學到的健康理念和知識傳遞、運用到達士身上。幾個月下來,達士李甚岳、許愛娣老兩口不僅把梁萍當作知心人,更像是自己的孫女一樣對待。“通過與老人們的接觸交流,讓我們實踐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也提高了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適應能力。”梁萍說道。
李甚岳、許愛娣老兩口說到這種老少結合的模式贊不絕口。“老年公寓、老年大學里全都是老人,缺乏一些年輕人,也就缺少了很多歡樂。人年紀大了,有時候就喜歡和年輕人待在一起,看到他們就像看到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許愛娣老人笑呵呵地說,在這里不僅學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更找到了一種家的歸屬感。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