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彥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12月6日,黨的二十大代表、中航西飛國際航空部件廠鉚裝鉗工薛瑩表示,作為一名新型產業(yè)工人,既要實干,也要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在今后工作中,她將以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為平臺,與工友們一起向著降本增效、推進新技術應用的目標努力奮進,爭做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踐行者,勞模精神的傳承者。
1992年,19歲的薛瑩被分配到中航西飛國際航空部件廠裝配鉚工崗位。工作中,她勤學苦練、精打細磨,很快從同期年輕人中脫穎而出。2000年,年僅27歲的薛瑩被任命為波音垂尾前緣班班長。此時,正值波音737-700飛機垂尾試制的關鍵期。而垂尾前緣,也是飛機結構件中最難做的部分。訂購方對737-700飛機垂尾前緣提出了十分嚴苛的要求:蒙皮不許有絲毫劃痕,更不許打磨,還要做到用一個大拇指以小于5磅的推力使前緣組件上300多個孔上下同心。
面對這種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薛瑩帶領班組成員攻堅克難,反復試驗。她們嘗試改變鉚接順序,最大限度消除蒙皮應力;不斷改變工藝方法,優(yōu)化加工流程,使蒙皮裝配后力量分布均勻、保持一條直線。經(jīng)過三個多月不懈努力,她們終于啃下這塊“硬骨頭”,前緣裝配終于達到要求。
2005年,薛瑩所在班組被命名為“薛瑩班”,她們積極改進操作方法、工藝流程,把“鉚釘精神”發(fā)揚到極致。“薛瑩班”承擔了美國“波音737-700”垂直尾翼可卸前緣組件的裝配任務。全球正在服役的波音737飛機中,有三分之一裝配有“薛瑩班”參與制造的垂直尾翼。“薛瑩班”也先后獲得“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五一巾幗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等榮譽稱號。
“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令人振奮,催人奮進。”薛瑩表示,作為一名來自產業(yè)一線的黨代表,將堅決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創(chuàng)新奮進的干勁積極融入到建設航空強國的偉大事業(yè)中來。
“在一線工作30年,親歷傳統(tǒng)手工作業(yè)到數(shù)字化、智能化生產線的變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充分表明了黨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高度重視。”薛瑩表示,對于航空人來說,過去的十年是追趕的十年,未來的十年將是不斷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十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zhàn)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yǎng)造就更多大師、戰(zhàn)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chuàng)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薛瑩說,“任何技術創(chuàng)新的成果,沒有中高級技工、技師的參與,都只能停留在圖紙和樣品階段,新時代技術工人的使命,就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xiàn)實生產力。”作為奮戰(zhàn)在航空裝備生產一線30年的員工,薛瑩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離不開制造強國建設,離不開產業(yè)工人的聰明才智和奉獻付出。”薛瑩說:“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幸運兒,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chuàng)者和建設者。”
因貢獻突出,薛瑩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道德模范”“最美奮斗者”“陜西省勞動模范”等殊榮。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