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政協委員,除了要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還要不斷提高自身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委員職責。”1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5樓一間辦公室里,談及委員履職感受,省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室主任陳怡平直言。
沒擔任政協委員前,陳怡平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委員履職報道和兩會現場,總覺得“政協”和“委員”很神圣。自從參與政協工作后,他慢慢發(fā)現,省政協就像一個大家庭,委員們在這個大家庭里履職建言獻策,不斷為推進陜西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作用。
因從事科研工作,陳怡平平日里很少與社會接觸,自從擔任政協委員以來,他多次跟省政協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深入基層調研。每次外出調研,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收獲。
“跟省政協外出調研,可以讓我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全方位的提升。”陳怡平說,調研過程中,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是政協委員自身不斷學習升華的過程,也是深入實際研究、論證的過程。
2018年7月24日至28日,陳怡平跟隨省政協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赴寶雞就“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開展專題民主監(jiān)督性調研。通過實地走訪、現場查看、聽取當地政府匯報等形式,使他對寶雞甚至全省的水污染防治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果沒有調查研究的支撐,委員參政議政就很難真正發(fā)揮建善言、獻良策的作用。”陳怡平說,跟著省政協這個大家庭,讓他掌握第一手資料,能有的放矢,提出切合實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寫好提案。
2019年省兩會開幕在即,陳怡平將提案重點放在秦嶺生態(tài)保護和黃河金三角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上。
“我還準備了一個大會發(fā)言,是關于加快推進秦嶺大熊貓救護與繁育中心建設,希望更多的人關注秦嶺大熊貓。”陳怡平表示,新的一年,他將一如既往支持省政協各項工作,積極參加調研、視察等工作,充分發(fā)揮委員作用,認真履職建言、參政議政,為推動陜西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記者 李榮 文/圖)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