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婧 通訊員 劉勇)為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5月27日,省消保委發(fā)布老年消費者防詐騙消費提示,提醒老年人科學理性投資理財,謹防高額回報陷阱。
據(jù)悉,部分不法公司和個人利用老年人理財知識欠缺、信息掌握不充分等特點,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設計出各種詐騙“套路”,誘惑老年人陷入消費陷阱。常見“套路”如下:
套路一:養(yǎng)老公寓“高額回報”
近年來,宣傳既可以養(yǎng)老,還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的“養(yǎng)老公寓”,吸引了眾多老年人的目光。有的老年人交錢預訂床位,本該安享晚年的他們沒成想?yún)s遇到了騙子設下的“騙局”。一些不法公司和個人利用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yǎng)”的愿望,以養(yǎng)老建設項目或者與養(yǎng)老相關的健康養(yǎng)生項目為誘餌,非法吸收老年人的存款,從而開展非法集資詐騙活動。
套路二:“以房養(yǎng)老”
一些不法分子以“以房養(yǎng)老”為名,打著國家政策旗號,拉大旗作虎皮,以權威機構名義蒙騙老人。他們最常采用的手段是借“以房養(yǎng)老”之名實施“套路貸”等違法犯罪行為,導致參與其中的老年人不僅沒拿到養(yǎng)老金,還失去了賴以居住的房屋。
套路三:高收益高回報理財產品
一些不法公司和個人冒充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以開推介會、知識講座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銷高收益高回報理財產品,忽悠老年人把錢投進這些精心設計的騙局中,導致老年人積攢大半生的積蓄打水漂。
套路四:投資收藏“一夜暴富”
有的團伙以老年人為詐騙對象,通過發(fā)小廣告、撥打電話、贈送小禮品等形式吸引老年人。他們以低價購進廉價工藝品,經過一番包裝后向老年人推銷,并虛假承諾定期返利、高價回收藏品。部分老年人缺乏對收藏品價值的客觀判斷和對收藏品拍賣行業(yè)的了解,容易上當受騙。
套路五:拉人頭傳銷式騙局
凡是推銷人員宣傳介紹親戚朋友進行投資即可獲取提成,且層級越高收益越大,這時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就是個傳銷騙局。
套路六:網絡釣魚詐騙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安全上網和防騙意識不足的特點,采取網絡釣魚手段,仿冒正規(guī)投資平臺網站模式,以折扣和返利等形式引誘老年人根據(jù)提供的鏈接網上購買投資產品,然后利用虛假網絡支付平臺等手段劃轉網上銀行賬戶資金進行詐騙。
根據(jù)老年消費者財產權易受部分公司和個人設計的各種“套路”侵害的特點,陜西省消保委提醒廣大老年朋友及其家人:
1.正確認識投資理財。老年人應根據(jù)自己的收入狀況、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收益需求等選擇可承受范圍內的理財產品。要了解產品是否具有保本條款、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產品面臨的其他各種風險等,高收益的產品往往風險也較大。
2.優(yōu)先選擇穩(wěn)健固定收益產品。建議老年人理財還是要以“穩(wěn)”為主,比如配置些固定收益類產品,更能均衡風險和利潤。同時,也不要被小禮品和各種口頭承諾所誘惑,那些往往都是“套路”,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3.投資理財切忌貪圖高收益。老年人應提高警惕,越是“高息”,可能是陷阱的幾率就越大。收益和風險是并存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選擇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可以優(yōu)先選擇儲蓄和國債等固定收益類投資,投資理財產品最好在子女家人的陪同下購買。
4.妥善保管信息防范網絡詐騙。老年人應妥善保管好各類賬號密碼、身份信息等,不要輕易告訴他人,切勿亂下手機軟件,防止個人隱私信息被竊取。收到投資理財轉賬匯款的短信,要提高警惕并及時與子女及家人商議。
5.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可以智能識別騙子身份,對詐騙行為進行提前預警。APP中還有大量預防詐騙宣傳,大大降低了受騙的可能性。老年人在遇到詐騙行為時,也可以向國家反詐中心進行舉報。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