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原登榮 文/圖
以前的鐵爐溝村是名副其實的山溝溝,這個位于麟游縣城西北12公里處的村莊,252戶800多人綿延分布在20多公里的山溝里,貧困發(fā)生率31.2%,2017年在冊貧困戶74戶209人,因病因殘和交通條件差是貧困產生的主要原因。
2014年,鐵爐溝村被確定為陜西省委政法委的對口扶貧村。從2014年至今,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書記、省政協(xié)副主席祝列克帶領相關部門先后8次到鐵爐溝村實地走訪調研,實事求是分析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商討脫貧之策,幫助貧困戶挖窮根、挪窮窩。
幾年來,村子打破組域界限,啟動百戶移民搬遷工程,搬遷貧困戶53戶,并開辦農家樂8戶。此外,建成肉羊養(yǎng)殖場1個;引進藥材公司,種植中藥材5000畝,努力邁向“搬一批人,綠一架山,清一河水,富一方人”的目標。
何根虎表示,只要自己堅持在羊廠上班,2019年肯定能脫貧。
昔日破敗不堪的鐵爐溝正在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改善村貌:小山村成了新景點
搬遷戶開起農家樂
4月2日,記者來到被杏花、桃花環(huán)繞的鐵爐溝村,白墻紅瓦的移民新村在鮮花的掩映中格外靜謐。
剛來到村民趙志林家,就看到他端著一盆剛剛收的雞蛋正往廚房走。看到記者和扶貧干部到來,他笑瞇瞇地招呼:“外面有些冷,大家先坐到客廳。”
趙志林手里端著的這盆雞蛋,是自家雞產的土雞蛋,專門招待來村子旅游的客人。一問才知道,趙志林家自從2016年搬下山,就有了開農家樂的想法,于是在政府幫助下,于2017年8月在自家院子里搭起了彩鋼瓦,門口布置好彩條布,房間內添置好桌椅,一輩子務農的趙志林做起了農家樂生意。
說起搬遷,一下打開了趙志林的話匣子:“我家以前在山上,交通不好,一下雨就只能走著回家,雨水和著泥,真是步履維艱,吃水只能靠地下水,不衛(wèi)生也沒辦法。我們全家做夢都想搬下山,所以2015年底政府一通知,我們就趕緊簽了字。”
如今,趙志林的兒子和兒媳在生意淡季就去縣城打工,旅游旺季就回到家里幫忙。去年7月,28人旅游團的到來讓趙志林家有些措手不及,雖然全家人都在,可還是不夠用,最后不得不請來親朋好友幫忙。
“我一看來了這么多人就有些慌,客人點完菜后更覺得人手緊張。”趙志林記憶猶新,在大家?guī)椭驴偹阃瓿闪私哟?,當天進賬500多元,雖然不是很多,但也算開張以來單日最高收入。為此,全家人高興了好幾天。
憑借著全家人的努力,趙志林家2017年脫了貧。以后如何打算?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繼續(xù)開好我的農家樂,為客人做好服務的同時,也能經營好我家的小日子,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鐵爐溝村村干部表示,近年來,村上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室內帶有陽光間、衛(wèi)生間和廚房的集中安置點,搬遷農戶108戶,其中貧困戶53戶,還建成了2處小游園,并結合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規(guī)劃建設上山步道、觀光亭、生態(tài)水面等景點,安裝了路燈,并配備了垃圾車、垃圾箱。2016年,省委政法委還整合扶貧、國土、水利等部門資金,配套新建村委會、幸福院、衛(wèi)生室、百姓舞臺等基礎設施,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
牽線養(yǎng)殖公司:群眾有活干入股有分紅
還未走進村邊上的陜西黑薩牧業(yè)有限公司,就聽到了“咩咩咩……”的羊叫聲。公司工作人員打趣稱:“羊兒們剛吃過早飯,這會兒心情愉悅,練練嗓子。”
來到現(xiàn)代化的羊舍內,該村貧困戶何根虎正在清理羊糞,他一邊忙一邊說:“羊糞一定要及時清理,羊兒也需要干凈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才能健康成長。”
何根虎已經來到黑薩牧業(yè)一年零兩個月,主要工作是喂養(yǎng)肉羊和清理圈舍,每月3000元工資。他表示,自己以前在麟游縣城和村子周邊的建筑工地干零活,活兒時有時無很不固定,生活沒有保障。
“我家里只有我一個人,以前在外面打工沒掙下什么錢,現(xiàn)在不一樣了,在羊廠上班有了固定工資。”何根虎堅定地告訴大家,只要自己堅持在羊廠上班,2019年肯定能脫貧。
據(jù)了解,2016年底,在祝列克牽線聯(lián)系下,陜西黑薩牧業(yè)公司在鐵爐溝村投資建設功能完善、設施配套,集養(yǎng)殖、繁育、銷售于一體的標準化養(yǎng)殖場。黑薩牧業(yè)養(yǎng)殖的薩??似贩N肉羊原產于英國,具有生長快、肉質好、適應性強等特點,4個月體重就能達到20公斤左右,是優(yōu)質羔羊肉的理想品種,每斤售價40至50元,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大城市,市場供不應求。
據(jù)介紹,養(yǎng)殖場采用“企業(yè)+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企業(yè)和農戶按2:8的比例入股成立肉羊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全村34戶入股經營,每戶入股3萬元,連續(xù)6年保底分紅不少于每戶5000元。2018年初召開了分紅大會,兌現(xiàn)了首期股金分紅。
引進藥材企業(yè):興了產業(yè)富了百姓
這兩天,村民田金虎有些忙,自從今年剛過完年,他每天都來村外的藥材加工廠工地干活,每天工資80元。
“家里就我和母親兩個人,但是母親半身不遂,離不開人,每天的飲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顧。”田金虎說,現(xiàn)在在工地上班,解決了照顧母親的后顧之憂。
據(jù)了解,田金虎家2017年就脫了貧,為了爭取更好的生活,他不得不外出打工,但不能走遠,只能在村子跟前找一些零活,一年能掙近1萬元。他告訴記者:“兩年前,我家的10畝土地流轉給了村上的藥材公司,每畝240元,聽說今年還要漲租金。”
目前,在建的藥材加工廠占地21.29畝,設計年生產加工中藥材鮮貨800噸左右,建成后年生產中藥材切片1000噸,年產值1.6億元。田金虎說,項目建成后,需要裝卸工等職工,希望能在廠子里找一份穩(wěn)定工作,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好。
這兩年,村民李文興就嘗到了中藥材種植的甜頭。他說:“我家的5畝地以前種植小麥或玉米,每年每畝收益大概500到700元。2016年,省委政法委為我們村引進了藥材種植公司,我家就開始種植丹參,每畝能賣1000余元,一年至少收益5000多元,比種植小麥或玉米好了不少。”
陜西竹麟生態(tài)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海明表示,藥材加工項目建成后,必將促進勞動力就業(yè)、增加群眾藥材種植收入。“這里生產的藥材健康、綠色、無污染,只要我們堅持發(fā)展信心不動搖,就一定能把中草藥產業(yè)做大做強,使其成為助力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重要支撐。”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