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王永良,是一名普通的“第一戰(zhàn)線”扶貧干部,于2009年7月畢業(yè),2010年9月參加工作,2014年開始從事危房改造工作。5年來,經過他與住建系統(tǒng)扶貧團隊的共同努力,培訓出了300多名具有高能力、高素養(yǎng)的農村工匠,為3732戶農戶解決了住房安全問題。
翻開他的日志,密密麻麻寫滿貧困戶的心聲。張留彪是2017年田家寨鎮(zhèn)的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原居住在土窯洞里,專家組鑒定該房屋已經屬于危房,本人也同意實施危房改造,他申請的是修繕加固,但專家組鑒定意見是采用修繕加固辦法已經不能確保該窯洞安全,須拆除重建。老人當時就拒絕了他們的建議,理由是他喜歡住在土窯洞里,土窯洞冬暖夏涼,如不能修繕加固,他就放棄申報危房改造。無奈之下,王永良一行只好返回單位,在返回途中,從村支書口中得知,該老人是附近出名的“犟頭”,鎮(zhèn)、村的領導干部勸說了很長時間了,老人全部回絕,最后看到村干部來家就躲起不見,村上也實在是沒辦法了,遇到下大雨,他家是鎮(zhèn)村二級干部必須重點“看護”的。王永良將該戶情況反映給主要領導后,主要領導立即召集分管鎮(zhèn)長、村三委班子制定了“堡壘攻破計劃”,由鎮(zhèn)村負責“唱黑臉”,住建系統(tǒng)負責“唱白臉”,同時領導給他的指示是繼續(xù)開展“軟磨硬泡和糖衣炮彈”攻略,上門一次不行就多次,多次不行就到家常駐,務必讓該戶盡早開工,一個月后,張留彪終于經不住他“一天三電話,三天一上門”勸說,勉強答應了選址重建。這一切都是王永良的功勞,可他卻笑著說:“看到張留彪老人搬遷新家那天,喜形于色的臉,還熱情的給我遞煙,我很知足,我覺得耐力較諸于腦力,更勝一籌”。
府谷鎮(zhèn)獅子城行政村楊齊保老人,66歲,與妻子居住在不到15平米的石窯洞中。經主管局專家組現(xiàn)場認定該房屋屬于危房,工作人員為老人細致的講解了農村危房改造的好處和申報程序,但老人拒絕了。聽著老人轉冷的語氣,工作陷入僵局。王永良和他一起蹲在地上聊起了“家常里短”,了解到老人的妻子患有精神病,無自主勞動能力,原來養(yǎng)著100多只羊,每年下來略有長余,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無體力再去飼養(yǎng)羊群。現(xiàn)在腰椎間盤突出越來越嚴重,夫妻二人需常年吃藥,靠領取政府補助資金維持生活,自身缺乏勞動能力,自籌資金能力弱,是老人不愿意申報危房改造的根本原因。找準問題原因后,王永良先后6次入戶為老人講政策、講利弊,楊齊保終于答應了申報農村危房改造。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王永良就是這樣一位心系群眾的好青年、好干部,他通過扎實工作,幫助無數(shù)住房有隱患的貧困戶搬入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的幸福生活指數(shù)。王永良說他會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讓全面小康的陽光早日照進更多貧困群眾的夢想。(趙赫籽)
編輯: 高三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