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的陜北大地暑氣未歇、驕陽似火。近日,靖邊縣縣農(nóng)財所駐新城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劉偉又一次來到幫扶戶劉中元家中,他不是來送羊子、不是來修圈舍,而是給劉中元帶來了一個讓他特別值得高興的消息。
劉偉:“老王,今天咱們就見面了。”幫扶戶王中元:“見面好嘛,我也喜歡見面。”劉偉:“今天有一個非常好的消息要告訴你,通過這段時間的幫扶,我們感覺你已經(jīng)符合了貧困戶退出標準,現(xiàn)在你的羊圈也修起來了,羊也買了,你自己對你的退出還有什么意見沒有?”劉中元:“沒有意見,很高興,感謝劉偉幫扶我,沒有你們,我的光景也好不起來,實在感謝你。”
家住新城便民服務(wù)中心新城村的王忠元,全家三口人,妻子身體二級殘疾,無勞動能力,唯一的女兒已經(jīng)出嫁,王中元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全家的重擔(dān)都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幫扶人劉偉了解情況后,為了促使其發(fā)展長效產(chǎn)業(yè),為他制定詳細的幫扶方案。
“今年駐村以來,當我第一次見到幫扶戶王中元的時候,他家的情況相當糟糕,滿院都是各種糞便,沒有讓人落腳的地方。”劉偉回憶道。當時劉偉心里就直打鼓,這樣一戶人家怎么才能扶得起來。通過多次入戶走訪,劉偉了解到王中元有養(yǎng)殖致富的想法。經(jīng)過多方籌措,劉偉為王中元買了羊子、新建了圈舍,在產(chǎn)業(yè)方面給予他資金上的支持。通過劉偉不斷地走訪入戶,王忠元的生產(chǎn)生活逐漸變得有條不紊起來。
通過扶貧工作隊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入戶走訪,逐漸換來了貧困戶的理解和支持,也換來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希望。在幫扶戶康秀芳新改造的兩間房里,駐村工作隊隊員們前來查看前段時間幫購買的六頭豬仔長勢怎么樣,還需要什么幫助,這已經(jīng)不是駐村工作隊第一次來她家了。起初,村民們都以為是她家的親戚來串門。送走“客人”后,康秀芳才自豪地告訴大家,那是駐村幫扶干部,是她們家一位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的特殊“客人”。
今年81歲的康秀芳和47歲至今未成家常年患病的兒子董懷武一起生活,去年,她查出了子宮癌,治療費花了很多錢,對于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更是雪上加霜,自從幫扶工作隊來到她家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將她家的危房進行了改造,并為她修建了40平米的豬圈 ,這次是專程來給她送小豬仔的,幫扶工作隊員的到來讓她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也讓她有了主心骨。
“年輕人來了可多給我?guī)兔α耍挢i圈、蓋房,他們經(jīng)常來跑,就和我家的親戚一樣。”康秀芳告訴記者。隨著扶貧工作不斷深入,扶貧內(nèi)容越來越細化。作為一名駐村幫扶干部,吃在農(nóng)村,住在農(nóng)村,要情系貧困群眾,心憂百姓冷暖,一邊和貧困戶不厭其煩講政策,給貧困戶真心實意辦實事,一邊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思貧困百姓所思,在心與心的溝通中想農(nóng)民群眾所想,在實打?qū)嵉膸头鲋屑崩щy群眾所急,這是扶貧工作的真實寫照。
“從今年4月份起,我們農(nóng)財所一行3人入駐新城村開展工作。作為一個在縣城里工作的干部,對農(nóng)村工作了解不多,曾經(jīng)迷茫過,但通過多次和村民們的接觸、交流,村民的淳樸和生活的艱辛,給我上了一堂真真切切的實踐課,讓我更加堅定地扎根農(nóng)村,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劉偉說。農(nóng)村工作雖然苦,但是群眾的滿意也讓駐村工作隊隊員體會到了甜;肩上的擔(dān)子雖然很重,但是駐村工作隊隊員更加迎難而上,幫助百姓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切實做到了為貧困戶辦實事、辦好事,帶領(lǐng)他們過上好日子。(記者高三寶 通訊員張葉 白凌燕)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wǎng)只是轉(zhuǎn)載,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