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陳雪 記者 何欣潤
“在家鄉(xiāng)種出中國最好吃的蘋果。”2013年,還在外地經商的周宏看到洛川蘋果存在的問題后,決定回鄉(xiāng)創(chuàng)建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yè)模式。從種植、倉儲,再到銷售,周宏一直在探索。2017年,周宏當選洛川縣九屆政協(xié)常委。同時,他被很多村民稱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加油站”。
貧困戶韓新社就是受益人之一。之前,韓新社家的窯洞被認定為危窯,一家人借住在原村辦小學教室里。然而,學校也面臨拆除。今年4月,韓新社一家沒錢買農資準備春耕。得知情況后,周宏當即送去了2000元現金幫他解了燃眉之急。另外,周宏還承諾:今年老韓家和村里其他幾個貧困戶所產的蘋果,他都會以每斤高出市場價0.5元的價格進行收購。
周宏之所以敢于承諾,是因為他創(chuàng)建了托底保價模式。
據周宏實地考察,發(fā)現果農個人力量太單薄。面對洛川蘋果發(fā)展的瓶頸,周宏建議在產、供、銷各個環(huán)節(jié)轉型升級。周宏認為,相關部門應倡導果農改變田間地頭交易模式,在市場或冷庫交易,確保蘋果在24小時內入庫,可以減少蘋果的損傷。在提高商品率的同時,也可以增加果農的收入。此外,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實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簽約的模式。
如今,周宏在洛川縣建起了600多畝的紅富源有機蘋果生產基地,并建成兩座儲量達7000多噸的現代化氣調庫。他所創(chuàng)辦的公司免費為果農提供冷庫倉儲服務,并進行價格托底。所謂的價格托底,以2017年劉家渠村村民劉建強為例,當時蘋果的市場價是每斤1.8元-2.2元。如果和周宏的公司簽訂保護合同書,他1.5萬斤蘋果可以2.4元每斤的保底價格入庫。如果售出價格低于入庫價格,就以2.4元每斤兌付果款;如果市場價高于入庫價格,劉建強可以重新選擇果商,也可按照該價格優(yōu)先讓周宏收購。
周宏對果農實施的“免倉儲、托底價、簽合同”的存果模式,不僅緩解了蘋果集中成熟上市存在的銷售困難,也緩解了企業(yè)帶來的資金壓力。“這是一種互惠雙贏的模式。”周宏說,對于果農而言,可以節(jié)省冷庫使用費,保證蘋果質量,隨行就市。對于公司來說,提高了企業(yè)資金周轉利用率。據悉,2016年,周宏公司托底價收購蘋果11.7噸,2017年收購825噸。初步估計,兩年為果農降低損失45萬元。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