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后悔我的選擇,我是農民的兒子,讓鄉(xiāng)村變得更美也是我年少的夢想。”張盈說。2018年8月,張盈脫下軍裝,離開部隊,成為安康鎮(zhèn)坪縣煙草專賣局的一名稽查員。2021年,張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入鄉(xiāng)村振興的隊伍中,擔任上竹鎮(zhèn)廟壩村的第一書記。
初來乍到,為了盡快進入角色,張盈白天忙調研,晚上加班加點處理公事,與群眾敞心交流,漸漸也熟悉了廟壩村的基本情況。如何邁出鄉(xiāng)村振興的第一步?怎樣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增收,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成為了張盈心頭始終纏繞的問題。
張盈深知,想要實現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發(fā)展為第一。他通過土地流轉,落實2戶烤煙大戶共計130畝,以務工的形式帶動農戶增收。發(fā)展郭紅玲家庭農場養(yǎng)雞大戶,郭紅俊家庭農場養(yǎng)豬大戶。依據脫貧戶勞動力現狀和資源條件,因戶施策、因地制宜,發(fā)展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蜂等產業(yè),落實公益性崗位14人,有效破解廟壩村農業(yè)規(guī)模小、產業(yè)不發(fā)達等問題,村集體經濟在張書記的帶領下逐漸發(fā)展起來,村民的“錢袋子”也逐漸鼓了起來。
張盈的駐村幫扶也并非一帆風順,在駐村不久,他就遇到了一次防汛大考。9月19日晚,突如其來的暴雨打破了廟壩的祥和,在接到上竹鎮(zhèn)防汛防滑工作通知后,張盈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立刻組織起救災“突擊隊”,按照應急預案迅速組織群眾撤離滑坡點。連續(xù)降水讓廟壩村的信號中斷、民房倒塌、道路沖毀,顧不得強降雨帶來的險境,張盈趕忙帶領村干部冒雨巡查村內幾處地質災害點、危房舊房開展排查工作,從村主干道、五尺溝,再到胡家溝、曹家溝,累計巡查20余次。
考慮到災情持續(xù)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張盈24小時不間斷在廟壩村巡邏查險,確保村民安全萬無一失。此時此刻的他,已經將初為人父的喜悅拋諸腦后,顧不得襁褓中的兒子和剛剛生產完的妻子,將這份牽掛全然投入到防汛救災中。
“累點沒啥,我是農民的兒子,一心就想為鄉(xiāng)親們做點啥,能多幫就多幫。”在農村長大的他,對鄉(xiāng)村沃土有著深厚的情誼,樸實的話語摻雜著兒時的夢想和參軍的初心。
“被水浸過的家具要先擦干,再放到通風的地方,這樣能有效防止霉變。”“不要喝生水,容易拉肚子,要注意洪災后消殺和清理工作。”張盈走在廟壩村的小路上,熱心叮囑沿路的老鄉(xiāng),防汛小組在暴雨過后,集中開展災后用水、用電、食品衛(wèi)生等注意事項,幫助村民盡快恢復日常生活。
洪災過后,斷水斷路的問題嚴重,修路問題刻不容緩。為了爭取奔溪溝、胡家溝2座橋梁的修復資金,張盈向縣財政局爭取到建設資金共計65萬元,解決了全村120戶共350人出行安全;對于長期未解決的管道問題,通過招投標,進行攔水壩修復,順利建起長約250m的管道,從根本上解決了428戶共計1500人的飲水問題。
在經歷過洪災大考后,第一書記張盈也愈發(fā)成熟堅定,堅持“行走在一線,幫扶在一線”,堅持到農戶家中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經過長期實地深入調研,研究政府的中藥材種植的獎扶政策后,張盈決定發(fā)揮該地高海拔的優(yōu)勢地理條件,號召動員村民規(guī)模種植黃連。現如今的廟壩村,映入眼簾的都是漫山黃連。
69歲的種植大戶郭緒兵看著滿山的黃連感慨到:“黨和政府的政策好,今年種植的黃連獎補政策幫我們渡過了難關,太感謝張書記勞心勞力的付出!今年一定是個好收成!”村民真切的話語撥動了張盈的心弦,他也愈發(fā)明白,只有實實在在為民辦事,才能真切詮釋出共產黨員的擔當與責任。
日光輕灑,遠山含黛,薄霧綿綿。如今的廟壩村,每一寸土地都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每一個村民都鼓足了干勁,昔日的小山村正以全新的姿態(tài)煥發(fā)著勃勃生機,醞釀著一場更加美麗的嬗變。(通訊員 鄭景之)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