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小江
陜西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歷史傳統(tǒng)的神奇之地,這里英雄人物輩出,紅色教育基地星羅棋布。
去年仲秋的一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三十余名教師,帶領近四百名中學生,前往位于西安市東南藍田縣秦嶺深處的葛牌古鎮(zhèn)研學旅行,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沿著滬陜高速一路走來,從藍田縣葛牌出口駛出不遠,就能看見一組英雄群雕,上面大書“紅色葛牌”字樣。再朝前走,迎面便能看到一座刻著“葛牌古鎮(zhèn)”的牌樓。一副字體遒勁的對聯,向往來的人們昭示著葛牌鎮(zhèn)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作為一支為中央紅軍北上奠定基礎的部隊,紅二十五軍在這里曾經留下了寶貴的革命印記。走進古色古香的葛牌古街幾十米處,右手邊便是鄂豫陜蘇維埃政府葛牌鎮(zhèn)紀念館所在地。這座紀念館是1997年藍田縣在原蘇維埃政府舊址四合院基礎上建立的,館名由原紅二十五軍老戰(zhàn)士、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步入館內,800多平方米的紀念館中,展出的有蘇維埃政府當時用的手搖電話、桐油燈,紅軍作戰(zhàn)用過的馬鞍、軍刺,還有戰(zhàn)斗中繳獲敵人的步槍,紅二十五軍戰(zhàn)士用過的大刀、手榴彈等400余件實物和資料照片。將紅軍時期艱苦清貧的物質生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歲月一一呈現在眼前。目睹一件件寶貴的革命遺物,耳旁似乎響起了隆隆的槍炮聲,把人們帶回到那段難忘的烽火歲月。
紀念館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紅二十五軍盡管不是長征主力部隊,但卻是長征途中一支具有傳奇色彩的隊伍。出征時,軍長程子華29歲,軍政委吳煥先27歲,副軍長徐海東33歲。營團干部多是20歲出頭,甚至還有一批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他們大多是鄂豫皖根據地戰(zhàn)斗中犧牲者的遺孤,還有一些是隨紅四方面軍入川將士子弟,這一支部隊大多數戰(zhàn)斗員的年齡在13歲到18歲之間。這些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以尚顯稚嫩的肩膀,毅然獨立撐起了鄂豫皖根據地的革命大旗。他們自己也未曾料到,背負這面旗幟行程萬里,曉行露宿,最終沖破重重圍追堵截,將其插在陜北的黃土高原之上。紅二十五軍還是出發(fā)時間最晚、到達陜北時間最早的紅軍長征隊伍,是長征途中唯一創(chuàng)立根據地的紅軍隊伍,是紅軍力量不減反增的長征隊伍,是長征途中軍政主官傷亡最重的長征隊伍。
這支隊伍經過提前周密偵察,1935年2月3日,由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軍政委吳煥先、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突進葛牌鎮(zhèn),在當地民團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僅用半個小時結束了戰(zhàn)斗,紅軍就此扎營進行休整。當時適逢春節(jié),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zhèn)除了與當地百姓一起歡度新年外,還成功擊潰了尾隨而來的國民黨部隊。此外,紅軍在葛牌鎮(zhèn)與柞水交會處設下埋伏,在文公嶺與國民黨部四十二師一二六旅展開激戰(zhàn),殲敵兩個營。
大年初四,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zhèn)街道召開了建立葛牌鎮(zhèn)區(qū)蘇維埃政府大會。葛牌鎮(zhèn)區(qū)蘇維埃政府一建立,紅軍就立即組織貧苦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向當地群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以抗捐、抗稅、抗債、抗糧、抗兵的“五抗”口號,宣傳組織發(fā)動廣大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財,解決勞苦大眾的切身利益問題。這些舉措讓紅軍得到了勞苦大眾的衷心擁護。同時,葛牌鎮(zhèn)區(qū)蘇維埃政府還建立起民眾的革命武裝隊伍——赤衛(wèi)隊。這支窮人自己的隊伍很快由二三百人發(fā)展到五百多人,他們身背長槍、大刀,肩扛長矛,以葛牌鎮(zhèn)為根據地,活躍在藍田、商縣(今商州區(qū))、柞水、山陽、鎮(zhèn)安等縣交界處,配合游擊隊打擊敵人,保衛(wèi)群眾利益和紅色政權。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主力出終南山北上,轉入外線作戰(zhàn),先期到達陜北,等待迎接中央紅軍主力。葛牌鎮(zhèn)區(qū)蘇維埃政府是中共鄂豫陜省委在關中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紅色政權,它雖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半年時間,卻不僅發(fā)展壯大了鄂豫陜邊區(qū)的革命力量,而且有力地配合了川陜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斗爭,讓廣大人民群眾看到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的曙光。
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悲壯三秦大地。深厚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始終銘記這段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fā)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