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冰
紫皮茄子收獲時節(jié),他凌晨4點半就起床,幫著村民裝箱、記賬;每次收到新的幫扶信息,他第一時間就聯(lián)系貧困戶,幫助他們提出幫扶申請;為了幫助貧困戶發(fā)展產業(yè),他躬身菜地,指導群眾疏花疏果……他就是石泉縣珍珠河村群眾口中的“大好人”周才政。
周才政是石泉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一名普通干部,2018年被選派到城關鎮(zhèn)珍珠河村擔任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員。在這之前,他負責珍珠河村脫貧攻堅信息員工作。
“小周可真是個大好人!”8月27日,記者隨“統(tǒng)戰(zhàn)宣傳基層行”采訪團來到珍珠河村村委會辦公室,說起周才政,剛為女兒辦理完“紅鳳工程”資助申請的貧困戶李密蕊一個勁地夸贊。3年前,李密蕊患有塵肺病的丈夫去世,家里有70歲的公公和一雙兒女,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她肩上。今年,女兒考上了大學,但學費讓她犯了愁。就在她犯難之際,周才政打來了電話,這下解了李密蕊的燃眉之急。“小周說我家這情況可以申辦紅鳳工程,咱也不識字,今天全靠小周忙上忙下才辦好了。”在珍珠河村,說起扶貧干部周才政,村民可謂是有口皆碑。剛駐村時,有部分村民對扶貧政策持懷疑態(tài)度,為了打消村民們的誤解,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周才政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村民搬農具、修家電、割稻谷,甚至當起了連接縣城的聯(lián)絡員和快遞小哥。
真心付出,實心幫忙,周才政漸漸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2019年,為了確保貧困群眾增收,石泉縣大力推廣種植紫皮長茄。在周才政與其他駐村工作隊員的宣傳動員下,珍珠河村共種植53畝紫皮長茄,其中貧困戶種植了25畝。
隨著紫皮長茄進入收獲期,村委會設立了集中收購點,每三天收購一次,每次收購1萬多斤。每到收購茄子時,周才政早上4點半就起床,對村民送來的茄子進行甄選、裝箱、記賬,并親自駕駛三輪車與其他村組干部一起,將選好的茄子送到十多公里外的工廠出售。為保證茄子的運送,他還提前辦好了三輪車駕駛證。
“5+2”“白+黑”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工作常態(tài)。周才政為此常常廢寢忘食,朋友和家人都說他“傻”,但他說,只要是這種“傻”能換來扶貧工作高效率、高質量,能換來貧困群眾的認可,那這種“傻”就是值得的。
2018年,對于珍珠河村和周才政來說,這是值得銘記的一年。經多年精準脫貧幫扶持續(xù)推進,這一年珍珠河村人均純收入達到9018.43元,實現(xiàn)了整村脫貧,這其中就包括周才政幫扶的4戶貧困戶。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是我最大的心愿!看到在我們的努力下,村莊變美了,貧困群眾生活變好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和幸福。”周才政樸實的話語,折射出濃濃的為民情懷。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