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高三寶 通訊員 高艷飛)從2015年的一個種植基地4座實驗大棚發(fā)展到2020年的12個基地320座高標準全鋼雙膜拱棚,果蔬大棚“土專家”薛新民用踏實為人、用心做事的執(zhí)念,大處著眼、小處下手的原則,精心鉆研、穩(wěn)步前行,累計帶動壯大府谷縣11個村級集體產業(yè),為山村普通群眾與貧困戶創(chuàng)造提供了2萬余次勞動機會、250萬余元勞動成本。
深鉆技術:小溫室也可大作為
薛新民,府谷縣圃田種植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其名如其人,教師崗位退休后,專心做新型職業(yè)農民企業(yè)家,潛心研究農業(yè)產業(yè)化事業(yè)。
2008年至2011年期間,薛新民先后在榆林市定邊、靖邊、佳縣、吳堡等縣區(qū)從事農業(yè)園區(qū)的經營種植和技術指導工作。通過長期實踐與經驗積累,2011年,薛新民成功試驗研究出全鋼架雙膜春秋拱棚的搭建與種植技術,并獲得國家專利認證。
全鋼架雙膜春秋拱棚是在傳統果蔬大棚的基礎上增加一層膜,具有根據區(qū)域小氣候變化隨時調節(jié)棚內溫度、實現果蔬提前延后的獨特優(yōu)勢。所采用的水肥一體化膜下微滴灌技術,可直接滲滴到作物根部,較傳統大棚更加省水、省肥、省工。
2014年,府谷縣代表團在參加第21屆中國楊凌農高會期間,接觸到全鋼架雙膜春秋拱棚技術,經過洽談與多次研究論證,該技術于當年被引進到木瓜鎮(zhèn)常塔村試驗種植。同年,薛新民在府谷縣注冊成立圃田種植有限責任公司。
據時任木瓜鎮(zhèn)長現任廟溝門鎮(zhèn)黨委書記張玉斌介紹,圃田種植有限責任公司最初在常塔村實施開展了4座雙膜拱棚進行試驗種植,鑒于其經濟效益和群眾反響良好,后期續(xù)建42棚,平均每棚每年可實現1萬的收入。常塔村大棚種植基地所需土地均為幾年前該村平整出來的集體土地,此舉有效解決了該村一直對所平整出的土地種什么、怎么種、誰來種的煩惱,切實實現了村集體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
服務群眾:授之魚不如授以漁
常塔村46座雙膜拱棚是由政府整合涉農資金、村集體投資建設、府谷縣圃田種植有限責任公司以6年為期限,獨立承包管理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村民除了每年可獲得每畝450元的土地承包費和參與種植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外,還可免費學習種植技術。村民張學為同其妻子從2014年開始陸續(xù)在常塔村雙膜拱棚基地打工,每天可掙80元。建在他家土地的兩座棚和基地辦公場所,每年可為其創(chuàng)造4750元的土地承包收入。張學為表示,六年承包期限到期后,他計劃不再向圃田種植公司承包自己的2座棚,他準備用這幾年在務工過程中學到的種植技術,自己種植經營大棚,增加收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薛新民及其企業(yè)承擔助力脫貧攻堅作用的主要做法。目前,該公司共有27名管理員和3名技術能手,主要負責府谷縣12個大棚種植基地的日常管理種植與經營。所有管理人員和技術能手都是來自大棚基地所在村落,均由薛新民一步步培養(yǎng)產生。
胡廠艷從2016年圃田種植公司在墻頭農業(yè)園區(qū)打造大棚種植基地開始,便一邊在大棚里務工掙錢一邊跟隨薛新民學習種植技術。平整土地、建棚、種植、澆水、施肥、調節(jié)室溫、組織工人……經過4年的認真學習,胡廠艷從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蛻變成為獨當一面的管理能手。今年年初,胡廠艷被公司安排至常塔種植基地擔任管理員,每月4000元工資。
“從農民成長為管理員我很幸福”胡廠艷坦言。眼下正值大棚基地用工高潮,胡廠艷每天除了調動分派工人務工外,還承擔著為有學習意愿的農民傳幫帶技術的責任。“今年我所在大棚基地已投入勞動力500余人次,支付勞動費用4萬余元”。
土地收入: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
連日來,府谷縣古城鎮(zhèn)五道河村雙膜拱棚種植基地熱鬧不已,村民在棚內除草、施肥,干勁十足。一片片綠油油的瓜苗在精心照料下格外喜人,細長的藤蔓綴滿了鮮綠的葉子,郁郁蔥蔥地覆蓋在松軟的土地上,生機盎然。
2017年,五道河村為彌補村集體產業(yè)經濟的空白發(fā)展短板,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與圃田種植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實施建設了50座雙膜拱棚。該項目由圃田種植公司入股建設,占股份三分之一并負責種植經營,村集體占股三分之二,并監(jiān)管財務支出。
經過兩年的種植經營,2019年7月24日,群眾期盼已久的首次分紅活動如期舉行。分紅活動中,該村集體經濟合作聯社將雙膜拱棚所種植的西瓜、香瓜共計14余萬元銷售紅利,按照資金股和人口股進行公開分配,資金股共設440股,其中16戶貧困戶占16股資金股,每股分得321元;其余424股為集體資金股,共13余萬元,按全村總人數設1035股人口股,每股分130元。
據薛新民介紹,多年來,其在府谷縣所經營種植的12個雙膜拱棚基地,累計釋放土地流轉紅利14萬元,為各村集體創(chuàng)造41萬余元土地承包收入,向合作股民分紅30萬元,為當地普通群眾與貧困人口發(fā)放250萬余元務工報酬。
經營發(fā)展:慢有為亟需穩(wěn)思進
府谷縣農業(yè)農村局工作人員 認為,雙膜拱棚在府谷縣得以成功推廣,并穩(wěn)步擴大規(guī)模、持續(xù)為基層群眾創(chuàng)收增收,主要得益于薛新民先進的種植技術和運營理念。據了解,圃田種植公司在果蔬大棚種植過程中全部采用優(yōu)質有機肥料。在管理上采取定量、定價量化考核機制。在用工上,多渠道創(chuàng)造當地農民與產業(yè)發(fā)展產生切身利益關系,充分調動了務工人員的積極性。在銷售經營方面依托薛新民本人及其團隊在農產品銷售領域多年來的技術鉆研和市場積累。
近兩年,府谷縣內許多鄉(xiāng)鎮(zhèn)和村集體在看到雙膜拱棚種植技術的發(fā)展前景后,主動需求與薛新民建立合作關系。但薛新民始終堅持穩(wěn)而思進、慢而有為,不做則已、做則致全的發(fā)展思維,從細從實從精致力基層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
今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薛新民原計劃與廟溝門鎮(zhèn)西堯溝村集體合作建設的20座雙膜拱棚項目受到擱淺。為此,他在大棚還未建設之初,便委托育苗商在內蒙古幫助育苗。待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后,薛新民與其團隊從整地、建棚、安置滴管技術到跨省運苗移栽,僅用了30天,為該村96戶277名群眾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品質是保障,信賴方生存。當前薛新民的雙膜拱棚種植基地已在府谷縣11個鄉(xiāng)鎮(zhèn)落地生根?;禺a出的果蔬品質良好,已與府谷縣城、榆林、太原等地的蔬菜零銷商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
下一步,薛新民計劃充分依托榆林市東線府谷引黃工程450萬立方米農業(yè)用水指標項目的實施契機,在皇甫川與清水川的萬畝良田上,積極引進多樣化果蔬品種,潛心研究其生長因素和種植技術,以便逐步擴大種植和經營規(guī)模,真正實現其讓黃土地里的農民在家門口品嘗到南方時令果蔬的愿望,進而為府谷縣農特產品實現市場化產銷對接提供品牌保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