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九條河流封堵直排口調查
華商原點周刊
走訪西安9條河流
污水整治效果明顯
今天是第50個世界地球日。今年,自然資源部確定以“珍愛美麗地球 守護自然資源”作為世界地球日宣傳的主題。
今年2月,全省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作會強調,今年將集中開展十項環(huán)保生態(tài)專項整治,其中要求要在2019年底,城市、縣城建成區(qū)全部封堵入河直排口,杜絕污水直排現象。
那么,現在是否還存在污水直排的情況?近日,華商報記者分別走訪了渭河、涇河、灃河、滈河、氵皂河、潏河、浐河、灞河、護城河等9條河流。就總體情況而言,目前各河道污水整治效果比較明顯。
氵皂河
4月10日,華商報記者走訪氵皂河第九污水處理廠到阿房四路段,未發(fā)現有污水直排現象,但沿線仍有部分雨水口和幾家污水處理廠排放已經處理過的水,河道里水比較清澈。
記者注意到,在第九污水處理廠以南的氵皂河河道里并沒有水,河道里有一些淤泥。附近村民表示,河道里的水是最近幾天才抽干的,聽說是要進行清淤工作。該村民稱,氵皂河原本就是長安區(qū)排放污水的,以前沒有整治的時候河道里的水都是黑的,還有很濃的臭味,尤其到夏天那種味道讓人無法忍受,不過最近幾年政府管理嚴了,不讓往河里排污水,情況已經好多了。
在氵皂河大寨路橋附近一個排水口,正在排放已經處理過的水。旁邊的標志牌顯示,該排水口為西安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的排放口。另外,氵皂河昆明路橋附近,還有二污一期排水口和西安市雁塔魚化污水處理廠的排水口正在排水,這些排水口排出的水很清澈。在氵皂河沿線仍未封堵的排水口均有編號(氵皂+數字),這些排水口大多有排水的痕跡,也有多處排水口被封堵。
在氵皂河昆明路橋和紅光路橋之間,河道西側5處直徑約10厘米的白色塑料管道,有排水的痕跡。在氵皂河阿房一路至阿房四路之間河道也有類似白色塑料管道,其中有部分管道已經被封堵,但也有幾處仍有排水的痕跡。
灞河
4月11日,華商報記者走訪了灞河段(從浐灞濕地公園到世博園,其中部分施工路段未走訪)河道情況發(fā)現,該段河道已經很少有排水口,僅在京昆高速橋附近發(fā)現兩個已經沒有排水痕跡的排水口。另外,灞河河道兩側基本都已建成走廊,很多市民在此散步或釣魚。
記者咨詢了一位經常在灞河釣魚的市民。該市民稱,現在灞河沿線經常舉辦很多活動,即便是有排污口也早就被舉報了,這兩年灞河水質還不錯,應該沒有人敢明目張膽地向河道里排放污水了。
在灞河沿線的廣運潭公園,公園里的水均來自灞河。記者在廣運潭公園內走訪時發(fā)現,在岸邊堆放著一堆堆的垃圾,好像是在晾曬。公園的一位保潔員表示,那些垃圾都是從水里撈出來的,公園里雇的幾名保潔員除了打掃公園內的衛(wèi)生外,其余時間基本都是從水里打撈垃圾,這些垃圾應該都是從上游漂下來的,放在岸邊是要曬干再拉走。前段時間水里漂的也就是一些普通的垃圾,不知道為什么最近兩天水面出現油漬,她懷疑是地溝油。之后,該保潔員向記者展示她用來打撈垃圾的網兜上和手套上的油漬,保潔員用的網兜上布滿油漬,而該保潔員稱這個網兜只用了一天。另外,她的手套上也是厚厚的一層污漬。
記者走訪發(fā)現,在距離灞河河道較遠的水域,水質并不是太好,局部散發(fā)刺鼻氣味。
浐河
4月12日、15日,記者走訪了浐河城區(qū)段部分河道(從浐河、灞河交匯處到雁鳴湖)。在浐河、灞河交匯處至桃花潭這段河道,記者只發(fā)現一處沒有排水痕跡的排水口,河道中間也沒有排放污水的痕跡。
4月12日,桃花潭中正在進行清淤工作,這也導致有渾水向下游流去。另外,在桃花潭一過河天橋下有一處排水口有排水的痕跡。
在浐河東城大道橋到雁鳴湖這段,仍有十余個有排水痕跡的排水口,但這些排水口沒有排放污水的痕跡。另外,還有四處已經被封堵的排水口。
記者注意到,在浐河東城大道橋至雁鳴湖這段河道的水面較窄,因此河道兩側有大片空地,有很多市民在河道里采野菜,也有不少市民帶孩子在河道上曬太陽、散步。在浐河旁居住了20多年的村民劉女士說,以前浐河的環(huán)境并不好,河岸沿線的小企業(yè)將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里,導致水質非常差,后來相關部門進行了治理,沒人再敢往河里排污水了,河水水質好了,大家在這里采野菜也吃著放心了。
灃河
4月13日,記者來到灃河走訪。從灃河濕地公園至灃河紅光大道橋這段河道,除了從河岸邊農田引入河道的管道外,未發(fā)現其他排水管道。另外,灃河河水比較清澈,河道環(huán)境也比較好。
住在灃河附近的村民表示,以前大家對保護環(huán)境不太重視,會有隨便往河道里排水的問題,現在隨著管理越來越嚴格,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河道環(huán)境也越來越好,灃河已經成為附近村民散步的好去處。另外,現在政府進行農村污水治理,村里也沒有那么多污水無法處理。
渭河
4月17日,華商報記者來到渭河高陵段的雷賈與陳家灘界至涇渭與崇皇界,這段河道長度近4公里。
渭河河道較寬,水流也比西安區(qū)域其他河流更為湍急。由于河道寬窄的變化,河道距離河堤路也有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的距離,中間多是荒地、麥田,河道邊也都是土坡。沿河道步行數公里,沒有見到有排污口。“渭河沿線沒有啥工廠,居民樓距離河道也遠,不可能埋排污管道,而且現在管得嚴,不敢給河里排污。”附近小區(qū)居民說,經過近年來的治理,渭河的生態(tài)已變得越來越好。近日,距高陵涇渭分明觀景臺不遠的渭河邊,就出現了數萬只崖沙燕,這群鳥每年春季都會到渭河岸邊土崖“安營扎寨”。
記者看到,河道北岸的不少荒地,都被附近的群眾開墾,種了各種蔬菜。雖然正值中午,仍有人正在澆灌、平整菜地。
“現在人的素質越來越高了,沒有給河道里扔垃圾的,連路上亂扔垃圾都少了。”該路段一位保潔員說,據他所知,渭河沿線沒有排污口。
涇河
4月18日,沿涇河大橋的河堤路往東走數公里,河面時窄時寬,河道內的荒草地占據了不小的面積,河北岸是黃土護坡,靠南岸的河道里則分布著樹林、荒草地和開墾出像棋盤一樣的一塊塊菜地。由于人跡稀少,從河邊經過時,不時會驚動野鳥飛起,蛙叫聲也此起彼伏。
在經過的數公里內,記者均沒有見到排污口。“早就截污了,這些年水質越來越好了。”當地一位居民說。
滈河
4月16日,在滈河長安區(qū)杜永村段,記者看到,河面較窄,兩邊多是荒草地、土坡,未見到排污口,一處橋下甚至有一名市民在釣魚。
杜永村村級河長公示牌上標明,基層河長是責任河道的第一責任人,要巡查河面、河岸保潔是否到位;河底有無明顯污泥及垃圾淤積;河道水體有無異味,顏色是否異常;是否有新增入河排污口,入河排污口排放廢水顏色、氣味是否正常……整治目標則包括河道范圍內無垃圾堆放、無漂浮物、無違章建筑、無污水直排等。
潏河
從在建的潏河濕地公園門口北側的橋上看,潏河河道并沒有沿河的道路可走,橋下北側有幾塊小的菜地,有個別住戶。在橋南側,有一個雨污排污口,但未見有排放,旁邊豎著的藍牌子上標明編號12,為“河道排水口”,類別是農村污水,排水方式為雨污混合。“河兩邊的村子都拆得差不多了,也沒有廠子。”幾位保潔員說,這個排污口主要是雨水及少量生活污水。
隨后,記者來到子午大道的潏河橋,此處河面較窄,河道中大部分都是荒地。順著橋邊土路下到河堤,橋下北側有些生活垃圾。在垃圾和荒草掩蓋下,有一個直徑1米左右的排污口,從垃圾里殘留的污水看有排放痕跡,排污口旁邊就是在建的護坡。附近一位村民說,4月15日下午,這個排污口還向河里排了十幾分鐘的污水,“這附近再沒有其他排污口了。”
記者從常寧新區(qū)管委會了解到,此處是一個雨水口,附近并沒有排污管道,村民所說的排放污水應該是灑水車清洗路面或雨水沖刷造成的。
護城河
4月13日,記者繞護城河走了一圈,看到從西門至北門,至東門,均已被圍擋,分為幾個工區(qū)正在施工。記者在施工現場了解到,目前正在進行的是護城河改造工程,從2018年12月已開始。改造段長8.4公里,工程設計范圍內至城墻根,外至環(huán)城路道沿,包括護城河及環(huán)城公園。此次改造段擬新建4座攔河壩,改造后將新增5個階梯形庫區(qū),即西門-西北角、西北角-尚武門、東門-朝陽門、朝陽門-尚德門、尚德門-尚武門,其中朝陽門-尚德門及北門彎道段采取河道排洪方案,其他段采用箱涵排洪方案。
在東門至東南城角、西南城角、西門段共6.2公里河段的已改造段,許多市民在青磚鋪成的河堤路上散步,河面碧波蕩漾,西門段多處還有大量的觀賞魚,護坡也多是綠草覆蓋,均未見排污口。
據了解,正在改造的是整個護城河的下游段,包括河道綜合改造、污水排放通道、水資源節(jié)約利用、生態(tài)凈化系統、水體及防汛信息調度系統,其中涵蓋了西北角退水口、北門、火車站、東門等重要城市節(jié)點。2021年5月1日項目完成后,護城河將全線貫通。 華商報記者 張成龍 寧軍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