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哪些人群最容易收到蚊子發(fā)來的“紅包”?收到“紅包”的人應該怎么在短時間內采取相關措施止癢消腫?目前防蚊、驅蚊的“十八般兵器”效果如何?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昨日結合“受害人”的遭遇以及相關專業(yè)人士的解讀,找到了答案。
“物理”防蚊最為安全
市民劉女士說,最近蚊子比較多,她生完小孩才兩個多月,自己和孩子的皮膚都比較敏感,不敢隨意使用驅蚊水。聽說電熱蚊香中的成分被歸類為農藥類,屬微毒,更是碰都不敢碰,不過她并沒有放棄與蚊子“作斗爭”。家里的紗窗長期關閉著,幾乎隔絕了室外的蚊蟲飛入,室內配合著使用電蚊拍。每晚睡覺前,老公就會習慣性地拿著電蚊拍在臥室客廳“巡邏”一圈,確定沒有“敵情”才安心入睡。即便如此,每天至少還會收到蚊子發(fā)來的兩三個“紅包”。為了避免孩子也被蚊子“盯”上,他們還專門加裝了兒童蚊帳,做到了雙重防護。
疾控部門工作人員說,目前,在超市里能買到的殺蟲氣霧劑、蚊香、電蚊片等都是有效的防蚊方法,但家有嬰幼兒或孕婦的建議盡量少用,應以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等“物理”防蚊方法為主。網上的“養(yǎng)驅蚊草、豬籠草”等防蚊方法并不靠譜,因為用這些植物自然散發(fā)出來的氣味驅蚊是遠遠不夠的,這些物質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損傷時才會大量釋放氣味。相反,環(huán)境衛(wèi)生稍微不到位,有時候它們營造的小環(huán)境還會成為蚊子的滋生地,那可真是養(yǎng)蚊子來咬自己了。
提防蚊子傳播疾病
蚊子對人體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據(jù)介紹,蚊子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瘧蚊傳染瘧疾,瘧疾又稱瘴氣。在瘴氣盛行的區(qū)域里,居民血液內有瘧原蟲的占50%,患惡性瘧疾的占72%。二是流行性乙型腦炎,患者有發(fā)燒、頭疼、嘔吐,抽風、昏睡、昏迷等現(xiàn)象,治療上沒有特效藥品,病死率相當高。三是傳染絲蟲病,絲蟲病傳播媒介為4屬30余種蚊如中華按蚊、微小按蚊、淡色庫蚊和致倦庫蚊,人普遍易感。四是傳染登革熱,伊蚊是傳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種,由于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紋,所以又叫黑斑蚊。
對此,專家提醒市民,夏天除了使用“十八般兵器”驅蚊之外,主要還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來進行預防。夏天洗澡最好少用香皂,蚊子喜食花蜜露,因此,使用香水、化妝品、面霜等帶花香味的物品后,被蚊子叮咬的概率會上升。不過,并非所有的香味都會招惹蚊子,如男士常用的古龍水中因帶檀香味,反能起驅蚊的作用。蔬菜中有一些含有蚊子不喜歡的氣味,如含胡蘿卜素的蔬菜及大蒜等有辛辣味的蔬菜等,人吃下后,蚊子也會離你遠點。
疾控部門專家特別提醒,被叮咬后不要反復抓,因為抓撓后,皮膚里的組織液、淋巴液等滲出,腫成一個皰,就會越抓越癢,而且還不易消退還容易感染。如果堅持不抓,一般10至15分鐘后,癢感就能明顯消退。(記者 趙麗莉)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