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冰 白瑤
春景交至,天地清明。4月4日上午,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黃帝陵祭祀廣場舉行,橋山之上又一次迎來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共緬初祖功業(yè)、共祈民族復興。
晨曦微露,橋山腳下薄霧氤氳。上午9時許,序禮執(zhí)事宣誦典前祝文。在莊穆的音樂聲中,前來參加公祭典禮的各方賓客至誠至敬,穿過軒轅橋,登上龍尾道,進軒轅廟山門,在軒轅廣場指定區(qū)域列隊肅立。
“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已成為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重要文化橋梁,既是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兒女凝心聚力的精神紐帶。”第一次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澳門西安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周志輝多次表達“激動又榮幸”。
公祭典禮在有“九五之尊”寓意的9時50分正式開始。全場肅立,擊鼓鳴鐘。
鼓音雄宏、鐘聲悠遠,象征著全國34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以及海內外中華兒女對先祖無限崇敬之情的34通鼓聲和9響鐘鳴,響徹橋山沮水間。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120名身著禮服的男女合唱隊員與120名身著民族服裝的少年兒童組成肅穆莊重的合唱方陣,一曲《黃帝頌》表達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對人文初祖的崇敬與感恩之情。
隨后,參祭人員敬獻花籃,以表慎終追遠。
“敬獻花籃的過程中,我腦海中浮現出在軒轅黃帝的影響下,中華文明歷經千年風雨而堅韌發(fā)展的畫面,這是一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作為港澳同胞代表敬獻花籃,省政協(xié)委員、香港臺灣商會會長黃展建難掩激動之情,“黃帝陵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筑夢、鑄魂的民族圣地,具有一種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凝聚力。未來,我會以黃帝文化為核心,推出更多以黃帝陵為目的地的研學項目,深化香港、澳門和臺灣青少年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向世界傳遞黃帝文化中所蘊含的‘和合共生’理念,在世界舞臺上傳播好‘中國聲音’。”
“非常榮幸能作為奧運會冠軍代表參加公祭典禮,并敬獻花籃。”巴黎奧運會男子50米步槍三姿冠軍劉宇坤說,“參加公祭典禮讓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歸屬感,眾多海內外中華兒女跨越山海齊聚于此,這一盛大場景讓我對團結之于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身為青年一代,我們理當主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積極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新時代,新質創(chuàng);良策出,良政暢;百舸爭,百業(yè)旺;兆物豐,兆民康。”“秦創(chuàng)之原,成勢見效;三項改革,智火雄燃;產業(yè)躍遷,擴群拓鏈;絲路又繁,班列笛喧。”……
當“伏惟尚饗”的誦念聲回蕩在祭祀廣場時,中華兒女彼此呼應的心聲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亦在此間流淌。
“祭文重在體現頌揚黃帝功德、追溯民族歷程、突出當代成就、實現祖國統(tǒng)一等思想,聽后既感懷人文初祖黃帝,又振奮了精神。相信在場的每一位中華兒女在緬懷人文初祖的同時,奮斗新征程的信心更足了、干勁更大了。”前馬來西亞—中國商務理事會主席李金友說。
“以前只在網絡上看過典禮的視頻,此次親身參與公祭活動,看到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齊聚一堂,共祭軒轅黃帝,我真正體會到了海內外中華兒女血脈相融、情感相親,有一種歸根的感覺。”香港臺灣商會副會長林青說,“希望未來能將黃帝文化推廣宣傳給更多青少年,讓香港、澳門和臺灣的青少年親身體驗公祭典禮,傳承和弘揚黃帝文化。”
盛大樂舞告祭后,一條象征著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的“金色飛龍”從祭臺中心盤旋而起、昂首騰飛,激勵中華兒女勇毅前行。
“龍騰四海,福耀九州!”現場親眼看到飛龍騰空而起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黃陵蘋果試驗示范基地負責人李興年在朋友圈寫道。
在5年前的一次全省果業(yè)培訓會上,長期深耕蘋果產業(yè)的李興年偶然了解到黃陵縣欲邀請專家指導建設蘋果示范園,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于是,李興年毅然北上,在黃陵縣建立現代化蘋果產業(yè)園區(qū)。
“希望這條龍能夠庇佑黃陵縣的蘋果產業(yè),讓蘋果成為黃陵百姓的幸福果,也希望借著每年清明公祭黃帝陵的機會,讓更多海內外中華兒女關注黃陵縣蘋果產業(yè)和其他產業(yè)發(fā)展,助力黃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李興年說。
“作為炎黃子孫,第一次參加公祭典禮,體內中華之血因站在這里而沸騰,長期在海外拼搏的心也得到撫慰。”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lián)合會總會長林福山說,公祭典禮是一場跨越地域、直抵人心深處的靈魂共振,黃帝陵則像一條堅韌而無形的紐帶,將海內外中華兒女緊緊相連,自己將把這份感動化作實際行動,積極投身祖(籍)國建設,更好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年年清明祭初祖,今年祭祖情更濃。今年公祭典禮首次實現兩岸宮廟同步舉行清明祭祀儀式,首次開設臺灣同胞專屬網絡祭拜通道,首次組織兩岸大學生聯(lián)合擔任祭祀禮生。這些精心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傳承了“天下一家”的祭祀傳統(tǒng),彰顯了新時代兩岸同胞心手相牽、共筑精神家園的生動實踐。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