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縣安仁鎮(zhèn)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在勞動基地喂鵝。
小學生在勞動基地的菜地里捉蟲子,在菌棒上種出了蘑菇;利用廢棄紙,造出了再生粗紙;在家里開始做家務,學會做飯……大荔縣越來越多的學生學到了更多的本領,感受到了更多勞動的快樂,領悟到更多的道理。
2021年3月,大荔縣開始推行勞動教育進學校。為了讓勞動教育真正在學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大荔縣先進行了校長培訓。“多年來,學校都以文化課考試為實際上的唯一標準,這次要扭轉這一理念,真正轉變到讓學生全面發(fā)展上來。”大荔縣教育局黨委委員、教研室主任張欣明說,“校長培訓不僅要讓校長提高對勞動課的重視程度,熟悉政策體系,還要開闊他們的實施思路。”
2022年3月,大荔縣教育局出臺《關于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學校要實現(xiàn)校內勞動的常態(tài)化、勞動課程教學的實踐化、家庭勞動的經常化、社會勞動實踐多樣化。
6月2日下午,記者在大荔縣實驗小學看到,一片空地被巧妙地利用起來,分成了種植區(qū)、加工區(qū)、水果區(qū)。四年級2班的學生正在加工區(qū)學習制作爆米花和油潑辣子。學生劉展江正在操作碾子加工紅辣椒面。
大荔縣實驗小學以“校園必修課、家園生活課、田園體驗課、職園啟蒙課、社園公益課”構成的課程體系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滲透于語文、數學、音樂等學科。五年級學生學習語文課《祖父的園子》時,老師帶著學生進入田園,感受田園樂趣,培養(yǎng)勞動習慣。二年級音樂課上,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走進耕讀園,邊勞作邊唱歌……
大荔縣安仁鎮(zhèn)中心小學地處鄉(xiāng)鎮(zhèn),學校有自己的種植、養(yǎng)殖基地。5月底,五年級學生剛剛收獲了油菜籽。油菜的播種、收割都由學生完成。安仁鎮(zhèn)中心小學校內勞動基地最有特色的是廢紙再生項目。學生們利用廢棄的作業(yè)本、廢紙,運用“簡化版”傳統(tǒng)造紙工藝,造出了粗紙、麻紙,并在自己造出的紙上進行拓印、繪畫。安仁鎮(zhèn)中心小學校長張瑩說:“學生特別喜歡勞動課。在造紙過程中,學生總結出了許多規(guī)律,也學會了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
大荔縣洛濱小學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和各課程相融合。洛濱小學德育處主任李小英說,老師們受到二年級《品德與社會》中“風兒輕輕吹”一課觸動,開發(fā)出制作風車的勞動課程。根據語文、道德法律、數學等課程,洛濱小學開發(fā)出了生活自理系列、植樹種花、喂養(yǎng)小動物等勞動課程。
評價體系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荔縣正在摸索適合縣情的勞動教育評價考核體系。安仁鎮(zhèn)中心小學開展的一些勞動活動、考查、評比,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學生家長邱亞紅說,勞動教育是家長參與程度最深、感觸最深的課程。
大荔縣實驗小學校長楊鋒說,勞動教育讓自己感受到了教育的厚重。“深入開展勞動教育以后,孩子們除了更愛勞動、更會勞動外,在家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少了,親近自然、了解社會、和家人互動多了。推進勞動教育進學校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家長尤其是80后、90后家長,也普遍缺乏勞動體驗、勞動技能。實際生活中,家長、學生一起接受了勞動教育?,F(xiàn)在,不僅孩子學到了勞動技能,家長、家庭的變化也非常大、非常深刻。勞動教育正在悄悄改變很多東西。”楊鋒說。
教育部基礎教育勞動教育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積軍表示,大荔縣千方百計開展勞動教育,使學生懂勞動、愛勞動、會勞動、想勞動,解決了勞動教育缺位的問題,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記者 韓承伯文/圖)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